手把手教你读懂胃镜病理报告

2024-07-02 22:31:17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很多人都有做胃镜检查并进行活检的经历,而之后拿到的病理报告则让大多数人陷入了“懵圈”的状态。除了大家都看得懂的“癌”字,病理报告上更常见的“慢性炎”、“活动性”、“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幽门螺杆菌(HP)”如何解读?其中“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的癌变风险有几何?幽门螺杆菌又与胃癌有着什么“暗戳戳”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癌症”?带着上述问题,我们来了解一下胃镜病理报告中的专业术语。

手把手教你读懂胃镜病理报告

《胃镜活检的病理诊断报告》基本内容包括:患者信息;活检部位、组织块数/大小;显微镜下对于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肠上皮化生(肠化)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5个主要指标的评估,以及病理诊断。

一、活检部位

根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1和《京东胃炎分类》2,为能精准判断萎缩性胃炎的范围和程度,建议在胃的不同部位取样,并分瓶标注,有其它可疑病变时单独活检。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医院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最佳的活检位置和数量。

二、报告中的常见术语

1、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基于上述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深度,慢性炎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级别。

2、活动性炎

活动性炎表现为中性粒细胞的浸润。通常分为无(0)、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级别。严重者可黏膜糜烂、或形成溃疡。活动性胃炎通常会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胃部不适,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的,考虑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如果是由于胆汁反流、药物等因素引起的,则需要相应的治疗策略。

手把手教你读懂胃镜病理报告

慢性炎症,伴活动性炎(HE染色)

3、萎缩性胃炎

癌变危险程度:★

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经受长期炎症导致固有腺体减少,可伴或不伴化生。萎缩程度一般分为无(0)、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级别。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虽然不是肿瘤性病变,但有一定的癌变风险(有报告癌变率为0.5%到1%),当伴有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时癌变率更高。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建议定期随诊,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不伴肠化或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的建议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如果出现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随诊时间应缩短到6个月左右,必要时可行胃镜下局部治疗。

4、肠上皮化生

癌变危险程度:★★

肠上皮化生(肠化)属于萎缩性胃炎的一种表现,是细胞版本的“鸠占鹊巢”,即胃黏膜腺上皮被肠上皮细胞替代。通常按照累及腺体的范围分为无(0)、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级别。为什么会出现肠化?现在并没有定论。科学家们猜测,可能是因为胃部环境的变化,比如长期的炎症,长期的胆汁酸反流或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黏膜腺上皮被迫“转型”成肠上皮细胞。肠化现象的出现提醒我们:胃黏膜正在经历一些不寻常的变化,这可能是胃癌的“前奏”。在这个阶段,通过健康饮食干预,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高盐和腌制食品的摄入;戒烟限酒;控制炎症;定期检查;还是能有效降低进一步发展成胃癌的风险的。

手把手教你读懂胃镜病理报告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HE染色)

5、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能够在胃的恶劣酸性环境中生存的细菌,通过特殊染色或免疫荧光等检测手段可以在活检组织中识别。按照其数量以及分布范围分为无(0)、轻度(+)、中度(++)和重度(+++)4个级别。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明确诱因,感染者的胃癌发生风险约为非感染者的3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宣布幽门螺杆菌是胃腺癌的Ⅰ类致癌物。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预防溃疡复发,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但它的最佳治疗阶段有讲究,太晚根治可能无法逆转癌变进程,我们将在后续文章中提及。

手把手教你读懂胃镜病理报告

幽门螺杆菌(特殊染色)

6、胃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

癌变危险程度:★★★

上皮内瘤变(GIN)/异型增生是黏膜上皮非浸润性肿瘤性病变。结合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轻度、中度异型)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胃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通常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尤其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要高度重视、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其目的就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早期处理GIN这类肿瘤性病变,降低癌变风险。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虽然癌变可能性相对较低,但考虑到活检的局限性,可能会低估病变的严重程度,特别是当病灶较大时,建议充分结合胃镜所见并注意随诊复查、必要时亦可考虑进行内镜下治疗。

手把手教你读懂胃镜病理报告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HE染色)

三、肠型胃癌是怎么从胃炎一步步发展到癌

Correa等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肠型胃癌(占胃癌80%以上)的发生模式:正常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其中萎缩和肠化属于癌前状态,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二者均有胃癌发生风险。研究显示: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胃癌年发生率分别为0.1%、0.25%和0.6%。可以看出从萎缩性胃炎到肠化,再到上皮内瘤变,胃癌的发生风险逐渐上升。

手把手教你读懂胃镜病理报告

胃炎如何一步步发展到癌

四、小结

胃癌是老年病,但目前发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健康生活方式(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高膳食纤维、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压力、充足睡眠)、根除幽门螺杆菌、早期诊断,都是防癌、抗癌的良方。尤其是定期胃镜检查,可使癌前病变无处遁形,定期拆除可能癌变的“炸弹”,可以最大程度地远离胃癌。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2017,37(11):721-738.

2.《京东胃炎分类》。(第3版),2023年5月出版。

门诊时间

袁菲主任医师

特约专家门诊

每周四下午、周五上午(总院)

每周三全天(嘉定北部院区)

特需专家门诊

每周一上午(总院)

瑞金病理消化亚专科介绍

目前瑞金病理消化亚专科在袁菲主任的带领下共有3名骨干医师,负责消化系统中包括胃肠、胆胰及食管的全部病理诊断和研究工作。每年诊断发布的内镜活检小标本及外科手术切除标本达8万余例,会诊病例2千余例,在临床病理工作及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素材:病理科

编辑:张子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