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多国关系牢固,美国破坏不了”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1日刊登题为《为什么美国遏制中国的“友岸外包”将遭遇麻烦》的文章,作者是专栏作家、香港-亚太经合组织贸易政策集团执行董事戴维·多德韦尔,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推行的荒谬且经济代价高昂的“友岸外包”政策值得再谈一谈。原因倒不是因为它会得逞,而是因为它的根源在于美国的地缘政治,并且很可能会成为今后一两年美国外交的核心。
三周前,我曾借用科尔尼回流指数来证明美国在过去三年里进行的“企业回流”、“近岸外包”或“友岸外包”努力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加拿大和墨西哥——美国最理想的企业回流目的地——在美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比三年前反而减少了。
中国占美国进口商品的份额的确有所下降,但在与14个亚洲主要低成本国家的对美出口商品合并计算时,总份额仍然稳定地接近于37%。
亚洲各国的出口商非但没有采取企业回流、近岸外包或友岸外包的做法,反而似乎采取了一种“中国+”的多元化策略。在通常情况下,中国企业自己也采取多元化策略,进入越南、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等邻近经济体。
由于过去三年的动荡,企业有了缩短、简化和多元化供应链以确保韧性和防止过度依赖某个单一外包市场的强烈诉求。但是“友岸外包”是另一回事。它压倒性地受到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忧的驱使。它质疑全球化的价值,并想当然地认为全球化会付出代价。
寻找卓有成效的“友岸外包”遏制战略需要大量合作者,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是可能的选项。但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实施了“美国优先”后,友谊经历了严峻的考验。
作为介于联合国或世贸组织之类的全球性组织与排他性的七国集团之间的中间地带,二十国集团怎么样?二十国集团显然大得足以成为一个可靠的“友岸外包”组织的基础。但二十国集团的大多数成员国希望永远不要被迫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选择。
而且,二十国集团中只有一个东盟成员国(印度尼西亚)和一个非洲国家(南非)。这两个地区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不大可能对“友岸外包”压力作出积极响应。
面对这些挑战,美国已开始构建“印太经济框架”,但在该框架的14个成员国中,至少有八个国家明确表示不希望损害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而美国最严峻的“友岸外包”挑战也许是:中国与世界很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关系十分牢固,从而会使遏制战略变得极其令人反感。
监制 | 安鹏
审核 |董磊
编辑 |郭庆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