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开发“文明数治”系统,构建“全域创城一张图”

2022-08-02 21:00:00 - 新京报

近日,首都文明办在全市启动“创城在行动”文明城区创建主题采访活动。8月2日,记者在“第一站”通州区采访了解到,通州区探索开发的“文明数治”系统,通过构建“全域创城一张图”,为创城工作装上“最强大脑”,智慧化推动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提质增效。

“最强大脑”加持,转派问题缩短至20分钟

“新街下坡30号院西北角有杂物,请尽快处理。”“平台收到,立即安排清理。”……平台派遣信息至责任单位,工作人员接到派单后,迅速赶赴现场清理干净,全过程用时不到10分钟。这得益于通州区探索开发的“文明数治”系统,为创城工作装上“最强大脑”。

小到一个井盖,大到市容秩序,桩桩件件都关系城市文明和老百姓的生活,要实现文明城区创建的常态化管理、全域化推进,面临不少挑战。为此,通州区积极整合城市管理网格化资源,探索为文明创建插上数字化的翅膀。

通州区全国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常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文明数治”系统运用大数据、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使创城工作有了无处不在的“眼”和“手”,为随时随地发现和处置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们的日常工作是对辖区内每一个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大型商超、医院、农贸市场等进行检查,拍照记录不文明问题。系统今年上半年建成,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通州区文明城区创建实地检查工作人员满壮颇有感触地说。

没有系统前,他每天要回到单位,把一天在网格巡查中发现的所有问题汇总,将拍摄的问题照片标明位置,写清问题,先填写好交办通知书。往往第二天才能将通知书发给相关负责部门进行整改,流程多、耗时长。如今,检查人员可以将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拍照实时上传系统,系统会派单给责任单位,有了精准定位,责任单位也不用再“大海捞针”一样寻找点位,问题很快就能得到反馈。

通州区开发“文明数治”系统,构建“全域创城一张图”

8月2日,通州新华东街,通州区文明城区创建实地检查工作人员用手机拍摄下发现的问题,上传至“文明数治”管理平台。新京报记者薛珺摄

“流程分为信息采集、核实立案、任务派遣、任务处理、任务反馈、核查结案、考核评价七个阶段。”在数治平台坐席,区常态办工作人员杨艳娇点开了其中一件“单子”,详细介绍信息处理流程。她说,有了系统,转派处理周期从一到两天,缩短到了20分钟,处理周期通常在5个工作日。

通州区开发“文明数治”系统,构建“全域创城一张图”

通州区还建设了50人的考察团队,采集面积覆盖通州区全域。通过系统,实现通州区39类4000余个点位每两月巡查一次,月派发《督查通知单》500余张,有效处置率达91.32%。

“我们有一个热力图,是问题量的映射图。哪个地区问题量越多,颜色就越红,我们将重点督促相关地区进行问题处置。”杨艳娇说。

记者了解到,通州区还创新启动“创城+热线”联动互促工作机制。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负责每周统计“创城+热线”工作中涉及公共事务的城市运行管理、城市市容市貌等8大类问题,包括问题分类、发生点位等情况,形成“关联数据清单”。

归集、分析、共享和使用这些诉求大数据,就形成了反映市民诉求的“晴雨表”。区常态办会根据其中的高频问题和高发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最终形成更加有针对性的“问题台账”,反馈至各责任单位。区常态办和区城指中心还会对落实情况“双向督办”。

志愿者“上岗”,呼吁“礼让斑马线”

早上八点,新华东街与车站路的交叉路口已经车水马龙。在辅路上,“亲,咱们一起等等灯”“为您的文明行为点赞”等温馨活泼的提示语映入眼帘。红灯亮时,交警拉起串旗,上面一个个可爱的文明交通卡通形象让斑马线前等待的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眼前一亮。

通州区开发“文明数治”系统,构建“全域创城一张图”

“您好,现在是红灯,请您耐心等待,退回到等候区。”“绿灯亮了,请您安全通行。”一个个身着蓝白相间服装的文明实践志愿者和文明引导员分工协作,手执“请等待”引导牌、“文明礼让我先行”引导旗,在城市副中心的重点路口引导来往行人、车辆文明有序出行。

助力营造城市副中心更加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通州区“礼让斑马线守序红绿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于7月25日启动。21个重点路口及其他路口均有8名文明引导员、8名志愿者和4名交警组成小组进行红绿灯引导。志愿者在早上七点半到八点半、下午五点半到六点半两个早晚高峰时段参与,文明引导员站岗时间会更长。

通州区开发“文明数治”系统,构建“全域创城一张图”

今天一大早,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志愿者徐延就来到了服务点位。早晚高峰,车流与人流量巨大,他时刻关注着路面情况,提醒过往行人注意安全,告知非机动车等候时不能超越斑马线。遇到有人问路,他也会热心细致地进行解答。

“我刚上岗时,闯红灯等不文明的行为不算罕见,如今大家文明出行的意识明显提升,公众更遵守交通规则了。司机师傅主动礼让行人,行人闯红灯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通州区开发“文明数治”系统,构建“全域创城一张图”

记者看到,在交通较为复杂的交叉路口,每当发现有行人欲闯红灯,值守的志愿者都会及时上前柔性劝导。步履蹒跚的老人在通过斑马线时,会因为步伐太慢被“困”在车流中,这时,志愿者就会赶忙上前,主动搀扶引领老人顺利通过车流。

通州区“礼让斑马线守序红绿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将持续到今年年底。全区各单位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属地报到的方式,助力全国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

创城解决百姓身边难题,老旧小区变身示范小区

记者还来到了中仓街道中上园5号院,这里物业管理规范,门禁、道闸、保安亭等一应俱全,行人需要刷卡才能进入小区,车辆进出也都有记录。小区看起来井然有序,公共区域专门设置了集中晾晒区,新增设的一百个停车位保证了小区居民的停车需求。然而在2019年之前,小区全然不是现在的模样。

通州区开发“文明数治”系统,构建“全域创城一张图”

中仓街道中上园5号院建于上世纪90年代,2009年,小区最初的物业撤离后,中上园五号院陷入了长时间失管状态,“脏乱差”成为常态。“最开始小区连闸门都没有,非小区人员进来停车,导致小区里停车位混乱不堪,居民经常为此发生矛盾。垃圾桶常常堆满,地上污水横流。”中上园社区书记宋钰说,当时街道来帮忙承办小区的垃圾清运等任务,一年每户二百元的垃圾管理费,有十多户收不齐。

通州区开发“文明数治”系统,构建“全域创城一张图”

通州区在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工作中,为解决老旧小区管理难题,将物业管理作为社区治理的“关键小事”,创新实施“1+1+N”物业服务工作模式。即通过一套街道指导、社区参与、物管会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一个科学评估、资源统筹、阶梯推进的收费定价机制,以及物管会、产权单位、社区等多方协同配合的工作方式,推动新的物业企业入驻。

为了改变中上园5号院的情况,2019年,中仓街道通过“先尝后买”方式,将京和连山物业引进到该小区,并于11月份进驻。

通州区开发“文明数治”系统,构建“全域创城一张图”

“2019年刚来,我们就修建了小区进出闸口,拆除了小区里的违建。2020年以来,我们又解决了停车难等问题,还在小区建立了居民议事亭和亲子长廊。”京和连山物业负责人杨连山说,今年物业重点推动“码上说,马上办”服务,居民只要扫描单元门前的“码上说,马上办”服务板,就能进入问题反馈界面,随时向物业相关人员反映问题。

截至目前,通州全区设有463个物业管理单元,物业服务覆盖率已达97%,老旧小区焕发出了新活力。

新京报记者张璐实习生陈宇珂

编辑刘茜贤校对李立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