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路越走越近 心越贴越紧

2023-08-02 08:59:44 - 人民公安报

西藏林芝:路越走越近 心越贴越紧

俗话说,山路山路,没有准数。

当记者身处西藏林芝的万山群峰之间,眼看着面前的尼洋河肆意徜徉在雪山峡谷,纵是飞瀑横流、奇峰怪石,脑中也难免有个念头“咕嘟咕嘟”地冒了出来:此行目的地——林芝市百巴镇何时才能抵达?工作生活在这里的民警又有怎样的故事?

此刻正是7月31日下午,云雾缭绕间,林拉高速公路与318国道逶迤并行,两条路的交汇点正是百巴镇。一路疾驰70余公里,汽车终于稳稳停住——林芝市巴宜区公安局百巴镇派出所到了。

“我们镇有1217平方公里,318国道贯穿全镇,常住人口4300余人……”百巴镇派出所所长阿旺达吉一张口,辖区情况就像倒豆子一样全部“抖落”出来。派出所1999年挂牌成立,已经在这里守护了20余年,民警见证了小镇的变化。

翻开资料可以看到,随着近年来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异地扶贫搬迁等工作稳步推进,约有1100余名群众从外地陆续搬迁至此,成为这里的新居民。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高山峡谷中的群众乍一来到百巴镇,家长里短、邻里纠纷自然是少不了。

咋办?黝黑壮硕的阿旺达吉指了指派出所门牌上的电子显示屏。记者顺着望去,几个字正滚动播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我们坚持源头治理,贴心服务群众,保障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融得入、能致富!”阿旺达吉所长掷地有声。

日渐西沉,跟随着民警拉巴次仁、辅警次旺的脚步,记者来到藏族搬迁群众阿布的家中。今年49岁的阿布之前住在贡觉县阿旺乡,2001年搬迁至此。头戴红头巾、身着藏袍的他脸上洋溢着笑容,将民警辅警和记者招呼进家门。

“最近家里孩子怎样?老大老二在重庆、兰州上大学还适应吗?”“好得很,好得很!如今家里吃穿用都有政府帮助,我能放牧、能干零工,还能挖冬虫夏草赚钱。”拉巴次仁和阿布用藏语聊得格外热络。

拉巴次仁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服务搬迁群众,所里的昌都籍民警负责帮助其他民警了解搬迁群众老家的风俗习惯、学习他们的语言,“叠莫引嘎”(意为最近好吗)、“次仁”(意为长寿)都是所里的高频词汇。

“如今家里既有轿车又有摩托车!”阿布打着手势向记者比划道,“派出所民警辅警经常来给我们宣传‘一盔一带’,不能运营黑车。他们说得对,我们都听他们的。”

藏族群众桑珠的家距离阿布家不过百余步,隔着一条马路看到民警辅警,他热情地打着招呼。被“截胡”的民警辅警顺势走进了他家院子里。红彤彤的苹果,树下垫上毛毯,席地而坐的数人,颇有些“把酒话桑麻”的韵味。

原来,这些人竟是“不打不相识”。桑珠对记者说,就在去年4月,他在增巴村的40头牛在散养过程中不慎越界到了隔壁大坝村,还把大坝村的青稞啃了,这下大坝村村民不干了。因为赔偿金额问题,双方互不相让。眼看着双方“火气”越来越冲,百巴镇派出所的民警辅警赶忙介入。

“没有派出所民警辅警,后果可就严重啦!”桑珠回忆道,民警辅警挨个和当事人谈话,围绕赔偿金额从大中午谈到了月上枝头。这还不算,在民警辅警联络下,乡政府、驻村工作队都来帮忙劝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一场“风暴”瞬间平息。

在百巴镇开了17年五金店的回族群众治勒色感慨,如今的小镇再也没有了喝酒打架、无端闹事的事情,“商店门外,前一晚放着的五金摆件,晚上不关门,一觉睡醒还整整齐齐放在门口。”

天色渐暗,记者踏上返程,望着落日的尼洋河,思绪依旧停留在百巴镇。或许,在这片高山峡谷、雪岭冰河之间,还有更多感人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执笔:记者郭坤泽、孙贵田、徐婷、刘建伟摄影:陈路坤)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