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2023-08-02 17:26:00 - 澎湃新闻

2023年7月15日,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在凤凰中心开展,该展由朱青生担任策展人、杨小彦任学术主持,学术研究5年、追踪1000名中国摄影师,依托严肃的评选与学术共同体原则,评选出“四十年四十人”。

参展艺术家经推荐委员会推举,最终形成“四十人”名单。他们是,安哥、蔡东东、陈维、冯立、海波、侯登科、洪浩、洪磊、韩磊、胡武功、贺延光、蒋志、骆丹、黎朗、李晓斌、陆元敏、马良、莫毅、鸟头组合、荣荣&映里、王劲松、王宁德、王庆松、邢丹文、解海龙、肖全、杨福东、张大力、郑国谷、庄辉、张海儿、张巍、张晓、张新民、朱宪民等35位摄影家的四百余幅经典摄影作品。有意思的是,原本参展的“四十人”,最终在开幕式后,有6名人员缺席参展。

以“四十年”作为研究对象,并评选“四十人”,那么为何是这四十位摄影师?其中的评选流程是怎样的?基于这些疑问,澎湃新闻采访了该展览的策展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朱青生。

这里有很多经典的历史瞬间——时任《中国青年报》记者贺延光拍到的“小平您好”,改变许多孩子命运的“大眼睛女孩”;有那些值得被记住的普通百姓——侯登科镜头下烈日下割麦子的麦客,张新民记录的在深圳的打工人;有更当代的实验性作品——郑国谷度的那场假蜜月,王宁德用光影画出的黄昏与清晨。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澎湃新闻:展览为何以“四十年”作为一个区间考量?

朱青生:“中国摄影四十年”是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以下简称“批评家年会”)的学术项目。批评家年会是中国从事当代艺术批评、理论和学术研究的同人的一个聚会形式,2007年以来每年年末聚集在一起开一次年会,探讨一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形势、趋向和问题,并且对艺术研究和批评中出现的倾向和现象进行回顾、反省和总结。同时不定期地举办一些专题研讨会,对于当代艺术的特殊现象,诸如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女性艺术等专题,进行阶段性的研究。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同步,已有四十多年,当代艺术在2000年之前习惯统称现代艺术,2000年以后统称当代艺术。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澎湃新闻:这十几年来,以中国摄影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的展览方案不在少数,2013年的北京双年展,2014年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20年巫鸿《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等等。这种集合式呈现最终的表现是一批艺术家名字,这些名字大同小异,大同是那些怎样也绕不开的名字,小异是每次不同策展人、写作者与机构所站的背景,但提出“四十人”,并不多见。这样做似乎有着定“历史地位”的野心。请问评选的流程是怎样的?

朱青生:中国摄影40年展览的目的恰恰不在于要肯定艺术家的历史地位,而且他们的地位也无需我们用这个展览来肯定。因为被选入的艺术家,每一个人都值得推崇,但只是值得推崇的艺术家不能全在展览中,所以作为批评家年会委托执行“学术主持”的杨小彦和“策展人”的我,对此都倍感惋惜。

我们的评选流程是由批评家年会推荐对摄影有研究的学术委员,联合摄影研究学者共同组成的一个评委会(26位,名单见文章末尾),他们对于这1000名艺术家进行了初选和终评投票,完全根据得票多少选出前40位(最后两位的票数相同,所以选出来41位,名单也在多处公布,见文章末尾)。策展人和学术主持人不参与投票,负责监票。最后评出的结果,每一位评选委员都认为颇有遗憾,但是大家出于高度的理性、节制和对学术共同体及其契约精神的维护,接受了这样的结果。对于所有选上和落选的艺术家来说,这也许是一个意想不到的遭遇,命运从来都是如此偶然!

“40年”只是一个工作范围,“40人”只是一种规定任务,选出一定数量的艺术家加以推崇并举办展览,也是批评家年会对于这类专题研究项目的惯常方法。我们这个展览的学术目的却和三影堂和连州做的历史性总结回顾的展览完全不一样。我们为这个展览的相关问题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术活动,目前已经完成了4场研讨,还在不断进行。这个展览的主要问题意识,在于揭示人类和世界的关系因有摄影——这个图像的机械摄制媒体方式的出现而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因为有了摄影对现实的机械性复制,人见人识的观看和判断的自由被限制,而经由手工所呈现的制图的差异性被很大程度上剥夺。

摄影改变了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也关闭了部分人对世界的想象和幻觉的可能。摄影的出现导致西方绘画历史发生了断崖式的终结,现代艺术从此诞生。但是通过对比摄影,我们才意识到绘画真正的意义之所在,从来就没有真正再现的模仿现实中的形象和现象,写实绘画是人的主观参与和历史图式结合的图像的奇迹。所以这次展览定位为通过摄影回望一段缩影与切片,重新考察、揭示“摄影”之于艺术、之于中国、之于世界、之于全人类的影响。

尤其对待人类的未来,摄影作为一种图像意识,唤醒了人和世界之间的一种新的图像关系。图像既与物质性不具有必然的关系,也和语言/文字有着巨大的差异。一个新的时代需要我们对AIGC(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进行彻底的追究,正是起始于摄影这个关节点,所以杨小彦在鼓浪屿初展的开幕式上所做的报告就是关于1839年,即摄影诞生的那一年,他的题目是《机器之眼》。当我们现在再来回溯1839年,突然觉得图像将会重新贴近人的问题,借助方兴未艾的新技术而回归到图像的全面价值。又是从摄影中我们才发现,原来从来就没有真实的物和对象,图像的本质就是图像。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澎湃新闻:评委会成员在其中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请问有什么机制来确保这些成员在推举过程中的严肃性和严谨性?

朱青生:首先我们确定这个机制是在先期严谨的档案基础上产生选择对象,也就是说没有人可以脱出基本的研究基础来做随意选择。其二,批评家年会选出的学术委员全部是对摄影有研究的人,比如说王璜生、杨小彦等,邀约的摄影界评委也是重要代表,如顾铮、鲍昆(后因不接受共同投票结果退出)、段煜婷等。我们策展组和档案组的年轻学者虽然籍籍无名,但是他们在最近5年中持续性地参与了工作。一个人能够用这么长时间,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他们给出的意见未必没有资格和根据。最后,杨小彦和我都是长期以来从事学术工作的人,对待如何来做这样的评选,应该说还是有一点经验的,自始至终,我们都高度关注其进程。

澎湃新闻:这份参展人员名单有一些特点,首先,女性艺术家很少。对于这点,虽说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40年中国摄影本身的特点,但女性最终只占了2个名额。您如何看待这种状态?

朱青生:本来一个时段女性艺术家的缺少并不代表女性摄影的弱势,如上所说,这是一次投票评选的结果,没有专门状态的设计。当然这个情况引发了我们的警惕。更何况,有一位女性没有参展,这更加深了我们的忧虑。

澎湃新闻:名单里,有许多以摄影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家,但并非唯一手段,如杨福东等,静态摄影是他作品的一部分,更多则是以他的电影,被以影像艺术家的身份所认知。请问一下这边对于摄影范畴的定义?

朱青生:中国批评家年会把摄影作为当代艺术的一个门类来进行专题研究,所以像杨福东这样的艺术家,他虽然不只做摄影,但是他的摄影作品的表达具有代表性,所以被选择。我们从来就不认为我们有资格和能力为中国摄影界评奖和建立历史叙事,我们只是从艺术的角度,从艺术档案的角度,去关注摄影的成就。我作为展览的责任人,对摄影的定义就是其“定(不动)性”,这是与动态影像Cinema(动性)不同的机械摄制(而非虚拟)的图像。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澎湃新闻:我们注意到此次在北京的展览里,最后出现了35位摄影家,可否透露一下为何有6位没有参与?

朱青生:每个人的原因不一样。陈哲是因她表达的是身体的伤害,觉得放在这样的展览中间不协调;是因为王富春刚去世不久,他的妻子整理不出材料;刘香成参加了厦门的展览,但是此次北京的展览与他在上海的个展时间冲突。

澎湃新闻:2017年,您曾参与“中国影像艺术三十年”的学术研讨,时隔6年后,你们做了“中国摄影四十年”的展览,这里的概念有些许的变化,您是怎样看待的?

朱青生:批评家年会的专题研讨会,一般以举办地点加序号和年份命名,分别是神农架论坛和察尔湖论坛。2017年的察尔湖论坛是以“中国影像与新媒体艺术30年”为主题。面对艺术史上的一次根本的革命性变化,即“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其引发了艺术在性质和质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我们用评价传统艺术和经典现代艺术的方法来进行总结的手段,已经不大可能。于是在会议结束的时候大家作出一个决定,先把这三种脱离手工制作和人工创作的“新媒体艺术”(包括“旧新媒体”-摄影,“中新媒体”-电影,和“新新媒体”-计算机艺术,即通常所称的“新媒体艺术”)分开,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先做摄影艺术的反思,另外再设影像艺术(录像艺术)和新媒体艺术专题项目。并且责成落户在北京大学的“中国现代艺术档案”负责对摄影艺术的档案进行搜集整理。“中国现代艺术档案”的渊源是1986年成立的“中国现代艺术学会”,正是这个学会提出要办“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并促使建立了“中国现代艺术档案CMAA”。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联系天津美术学院摄影艺术系的师生们共同承接了摄影档案的工作,首先从摄影艺术专业的角度对成就突出的1000多位艺术家进行档案整理,然后再让艺术批评和从事摄影研究的专门的学术委员会来做进一步的评判。一做就是5年,本来30年就是一个约数,而等到再做摄影展的筹划时,针对的范围已经从30年变成了40年。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澎湃新闻:您一直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的工作,对于此次的展览,您是否会有进一步的想法,让其成为一次摄影史的书写?

朱青生:作为“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和《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的主编,我已经与参与工作的各方同仁有一个沟通,准备以这次的展览的档案工作为基础,把1000多名艺术家的档案作为基础材料来建立“中国摄影档案”。这个工作我相信在中国有许多单位和个人在做,但是我们的做法就是把图像档案数据库分享和链接。当大家有了一个共同协议和链接方式把各自数据库联系起来,利用区块链和NFC以及最新发展出来的技术,我们完全有可能使得摄影档案既可以被广泛通用,又能维护版权。这是我在担任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的时候(2016-2021)在全世界范围所做的呼吁、立项和推进。现在国际反全球化逆流汹涌,在这种形势下,人类的分享和沟通尤显重要。

当然我自己更感兴趣的是摄影自从距今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结束之际,人类普遍失去了图像能力,而语言能力单向发展成为文明的主要载体之后,摄影重新使人类的所有个体恢复了图像能力,如今图像与语言通过摄影、摄像和虚拟制作,与话语一样成为我们日常的生存方式,这种方式应该怎么样地被关注、重组、记录和表述,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的艺术档案工作显得如此的陈旧与零星,需要认真、彻底地重新思考。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看展览|中国摄影四十年:入围40名摄影师名单怎样选出来的

附:

展览评委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安娜 蔡萌 董冰峰 段君 段煜婷 冯原 高岩 葛秀支 顾铮 海杰 何伊宁 黄羽婷 贾方舟 金酉鸣 林叶 彭德 沈奇岚 宋振熙 王川 王璜生 王帅 吴栋 杨莉莉 杨卫 郑梓煜 张海涛 

入选41位摄影家名单:

刘铮(作品未参加此次展览)杨福东 吕楠(作品未参加此次展览) 王庆松 侯登科海波洪磊洪浩王宁德陆元敏荣荣蒋志安哥刘香成(作品未参加此次展览)黎朗李晓斌 邢丹文庄辉蔡东东张海儿 解海龙马良 鸟头组合 张巍 胡武功韩磊冯立张大力王劲松张晓王福春(作品未参加此次展览)肖全郑国谷卢广(作品未参加此次展览)骆丹贺延光张新民朱宪民莫毅陈哲(作品未参加此次展览) 陈维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3年7月15日至9月10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公园南路3号,凤凰中心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