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文体活动如何赋能文体旅融合发展?

2024-08-02 01:46:05 - 成都日报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重大文体活动如何赋能文体旅融合发展?

重大文体活动如何赋能文体旅融合发展?

编者按

这几天,中国体育健儿正在巴黎奥运会上书写精彩;今天,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在成都拉开帷幕;明年8月,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在成都举行……文体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成都文化、旅游和体育资源丰富,如何借势顺势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美好需要?带着这些问题,本期《锦观智库》采访成都体育学院教授陈林会。

精彩观点

1都市休闲、山地度假、电竞院落、体育研学等沉浸式音乐+文旅+户外文体旅消费新业态,有效满足了休闲、音乐、美食等个性化、深度化市场需求,让众多新兴旅游赛道快速崛起

2新质生产力开辟了体育健身休闲和体育赛事活动等新赛道。成都应立足本地体育资源和市场需求,推进新兴科学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创新运用,支持虚拟健身、电子竞技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壮大,助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3不论奥运会、世运会这样的体育赛事,还是百花奖这类文化活动,并不只属于专业人员,更要惠及广大群众;破解公共体育治理责任主体的有限性和服务客体的无限开放性间的结构性矛盾,是成都体育惠民的关键问题

融合发展:塑造更加鲜明立体的文体旅形象

锦观智库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体旅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文体旅融合发展呈现哪些特点和趋势?成都如何借势顺势,推动区域内文体旅高质量发展?

陈林会:近年来,我国文体旅产业都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

一是协同联动水平不断提升。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各地体育、商务、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协同联动,促进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比如,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9月印发的《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强调,要“发展‘赛事+旅游’等业态”、要积极组织“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等。文体旅产业要素、产品、市场、业态等维度的互动态势进一步加深,联动效应不断增强,互动系统逐渐演变为融合系统。

二是融合发展领域持续拓展。近年来,各地纷纷培育了一批都市休闲、山地度假、电竞院落、体育研学等沉浸式音乐+文旅+户外文体旅消费新业态,有效满足了休闲、音乐、美食等个性化、深度化市场需求,让众多新兴旅游赛道快速崛起。尤其是在大城市,城市绿道、生态公园、体育场馆等纷纷引入周末运动、亲子互动类休闲体育项目,成为“运动、购物、旅游、食宿、娱乐”等一站式消费聚集地。

三是消费带动作用不断凸显。景区、商家、体育场馆等结合体育赛事、音乐表演活动等开展创新,设计开发有新意、有创意的文体旅融合产品,营造了一批内容丰富、充满活力的沉浸式、体验式文体旅融合消费新场景。在新媒体传播带来的“流量”赋能下,文体旅融合发展为各地带来了“泼天富贵”,释放了文体旅消费潜力。“文体旅+”的包容性和带动性成为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增效器”;文体旅融合发展带来了商圈的“满满人气”,激发了街区的“勃勃生机”,还能助力打造更加鲜明立体富有特色的文体旅形象。

成都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重大体育赛事或文化活动,比如,去年举办了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近日拉开帷幕、明年8月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在成都举行……我们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推动区域内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要发挥体育赛事“聚人气”的作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需制宜策划举办与景区、街区、商圈融为一体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尤其是策划筹办适宜青少年参与的体育赛事活动;二要加强体育与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一体谋划、一体开展,联合打造一批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品牌项目、有影响力的文体旅精品线路、有吸聚作用的文体旅融合发展基地等文体旅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圈”;三要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让各类市场主体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稳定的发展预期,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积极性,增强文体旅融合发展的产业链韧性;四要优化文体旅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营商环境,让更多的产业充分参与融合发展。

体育产业:推进新兴科技在体育领域的创新运用

锦观智库

体育不单纯是体育竞技,也是一种产业。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新质生产力驱动,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成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体育产业取得新成绩?

陈林会:以新一轮科技革命为表征的新质生产力将催生一大批新兴科学技术支持的体育产业业态,提升体育产业生产力水平,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布局趋势性调整或重塑。新质生产力开辟了体育健身休闲和体育赛事活动等的新赛道。成都应立足本地体育资源和市场需求,推进新兴科学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创新运用,支持虚拟健身、电子竞技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壮大,助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培育体育新质生产力。积极抓住科技创新速度显著加快和新兴科技快速发展的机遇,推动体育产业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发展融入科教兴国战略、融入科技强国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体育科技企业前瞻性布局,推动元宇宙、6G、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引领体育新质生产力的生成;发挥市内高等院校的作用,培养具有多维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新型生产工具、具备丰富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加强数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体育场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在有条件的地方规划建设智慧体育场馆,规划建设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推进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驱动下,以智慧体育场馆设施为基础的体育健身休闲、体育赛事活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培育线上线下体育消费市场。以运动项目虚拟化发展为抓手,积极在城市、乡镇、商圈、景区等举办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网球、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项目的虚拟体育赛事活动,形成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社会风尚。引导社会力量组织开展虚拟运动会等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活动,激发居民的体育健身休闲消费潜力。综合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普及运动健身知识、宣传体育消费理念,营造良好体育消费文化氛围,培育体育消费市场。

探索特色化体育用品业发展路径。我国东部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规模大、市场主体多、产业贡献高,近年来,东部地区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已完成了产品高端化、制造智能化、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因此,成都应转变体育用品业发展思路,探索以体育用品博览会和成都国际时尚周等为平台,以山地户外运动、大型体育赛事等细分赛道为支撑的高端运动产品发布、品牌策展等为核心的运动时尚产业,发展设计研发、信息服务等体育用品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体育用品业的“错位”发展,为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品牌注入时尚和活力元素。

文体惠民: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加清晰可见

锦观智库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文体惠民举措不断深入推进,文化体育生活给成都老百姓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变得越来越清晰可见。接下来,成都如何进一步发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需要?

陈林会:不论奥运会、世运会这样的体育赛事,还是百花奖这类文化活动,并不只属于专业人员,更要惠及广大群众。以此次百花奖为例,成都市和中国影协一起策划了普惠共享的群众活动,比如,在成都的人文地标、生态公园、城市绿道、社区空间等多个场景,将组织近百场露天电影放映,让更多观众真切感受百花氛围、光影魅力;策划电影艺术家与基层群众亲密互动、亲切交流等系列活动,邀请电影工作者走到成都市民中间,一起观影、紧密互动,等等。

超大城市人口规模巨大、城市发展超前,体育公共事务需要向无限的客体开放。破解公共体育治理责任主体的有限性和服务客体的无限开放性间的结构性矛盾,是成都体育惠民的关键问题。既保证有限的投入和管理能够支撑城市体育发展,又确保无限开放性客体有效享有城市体育公共服务的便利,还全面满足持续增长的城市人口等对体育的多元化需求,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体育支撑。

一要优化场地设施管理。精心设计和有效管理的体育场馆设施,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内涵与特质。然而,部分体育公共设施与生活区域严重分离,造成体育场地设施闲置,部分城市绿道及健身广场等经常有违规停车、违规摆摊,部分全民健身步道杂草丛生,无法满足大众健身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提升体育基础设施及公共体育场馆等的治理水平,破解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内涵的问题,更好发挥公共体育设施在打造宜居、智慧城市中的作用。

二要增加体育设施供给。向有限空间要体育发展、提高有限土地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是成都体育治理需要关注的长期战略。具体来说,要为中心城区人口集中的社区配置更多体育公共服务资源,实现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空间优化配置;要对中心城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进行优化升级,突出社区在城市基本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作用和服务能力;要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完善公共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等文体场馆的功能,使城市更健康、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三要坚持体育综合治理。创新城市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方式,实现全天候、全覆盖、全过程、无缝隙治理。协同城市综合治理力量,加强监管,避免健身步道、社区健身角等沦为卫生环境、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整治的遗忘角落和执法监管盲区;提高巡查频率,确保体育场地设施能有效服务社会大众。适时打造一批“特色体育街巷”“精品社区健身角”等城市体育治理典范,通过抓典型、树品牌,带动城市其他区域体育治理改善。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陈仕印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