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盘里的“数字游民”

2024-08-02 06:25:29 - 四川日报

林盘里的“数字游民”

林盘里的“数字游民”

林盘里的“数字游民”

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天星村,生活着一群特别的年轻人。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字游民”。

所谓“数字游民”是指依赖互联网和数字工具进行远程工作,无需固定办公场所,可自由移动的人群。

在天星村的林盘里,到处是“数字游民”可以办公的场地。咖啡厅、书吧、食堂、青年旅舍、共享厨房散布各处,满足大家的用餐、娱乐和休闲生活需要。

作为全省最早起步的“数字游民”社区,天星村“数字游民”社区2023年正式对外开放,已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数字游民”到此旅居。

一年多来,该社区的运营效果如何?在这里当“数字游民”是怎样的一种体验?7月31日,记者走进天星村进行探访。

A

起步:探索乡村产业、人才与新生活方式融合发展模式

作为四川省最早起步的“数字游民”社区,天星村拥有创舍、匠坊及在野3处空间载体,共享办公空间可同时满足50人办公,青年旅舍提供30余个床位。

天星村运营负责人林乔是这里的一名“新村民”,与天星村结缘于2019年。

彼时,天星村空间改造及整村运营刚启动。天星村所在的寿安镇是川派盆景的发源地,素有“花木之乡”的美誉,这里的植物编艺有上百年历史,寿安花木编艺公园就建在天星村村口。

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植物编艺受到现代审美潮流变化的挑战,如何让小村庄焕发新的生命力?天星村引入专业机构,合作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专业机构”的整村运营主体——四川岚星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林乔和团队就此在天星村扎下了根。

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是,村里的年轻编艺师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深挖传统文化,专注活化创新,将原本品种单一的花篮、花瓶扩展到上百个品种,并走向国际市场,“这样的‘匠人匠心’正是天星村的精神内核。”

在此基础上,林乔团队通盘考虑天星村的区位特点、闲置资源及市场趋势等,逐渐明确以“工作与生活融合发展的可持续生态社区”为主导方向,探索乡村产业、人才与新生活方式融合发展的模式。

随后,天星村联动村民,盘活改造闲置农房,相继规划落地创舍、匠坊等创新空间。“数字游民”社区也随之落地成型。

B

生长:在青山绿水间办公,“数字游民”纷至沓来

每天睡到自然醒,带着电脑找一个舒适的座位,开启一天的工作,晚上参加社区内各种各样的活动……这是景观设计师朱加彬的日常。去年,他告别了广州的工作,来到天星村成为一名“数字游民”。“以前工作的自由度低,现在换一种节奏,把办公工位搬进青山绿水间,一出门就可以拥抱自然,在拥有诗和远方的同时,又能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工作。”

“松弛感”是包括朱加彬在内的“数字游民”提及最多的关键词。“远程工作带来更多的闲暇和自由,自主选择工作时间和地点,找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身心更加放松。”朱加彬说。

天星村环境优美,不仅为“数字游民”提供了低成本的共享场域,也提供了拥抱自然的小天地,以及独特的乡村社交空间。

来自广东的栗子是一名“95后”文创设计师,天星村“数字游民”社区是她今年旅居的第三站。“我从浙江安吉、杭州到了成都温江,每个‘数字游民’社区都有自己的风格,前两者科技感鲜明,聚集AI、编程行业人群,天星村则更加吸引设计、文创等人文类群体。”栗子说,这里处于城乡结合地带,绿植葱茏、生态优美,进可享都市繁华,退则拥田园静谧,加之体量不大,“数字游民”间彼此都很熟稔,有“家”一般的归属感。

事实上,“游”是很多“数字游民”的常态,在一个地方居住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一方面,在不同空间中自由流动,可以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另一方面,与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行业的流动群体在一起,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多样性。”栗子说,这样的跨界交流,可以启发她去学习了解不同领域,激发灵感和创意,不断自我完善和提升。

C

壮大:已孵化7家创新企业,形成9处新消费场景

在历经一年的“数字游民”生活后,来自江西的“蓉漂”吴亚男今年选择留在天星村,转变为“数字游民”社区的主理人。

作为主理人,吴亚男有几项固定职责:推广社区,招募“数字游民”,定时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她举例,举办“天星夜话”,主打分享职场生活;开办创新工作坊,旨在分享各自的技能;举办乡村音乐会,让大家展示各自的特长,“为大家的交流互鉴、进步提升搭建平台。”

同样选择留下的,还有朱加彬。“来到这里,爱上这里,并留在这里。”朱加彬说,他正在努力成为一名乡村规划师,在田间地头留下自己的作品,也希望通过现代设计唤醒乡村美学。

让更多的人才和项目留在乡村、赋能乡村,是天星村和“新村民”的期待。林乔说,通过这几年的整村营造工作,他们吸引了500多名全国各地的“数字游民”、创客达人、社群主理人来访,孵化了7家创新企业,建成5个乡村产学研联合试验基地,形成了咖啡、民宿、露营等9处新消费场景。这些都为天星村产业转型升级打下基础,也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土壤。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