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流感怎么办?

2024-08-02 06:31:07 - 南宁晚报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的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类。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全国流感监测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冬春季流行季节。目前传染人的主要为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和H3N2。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和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一、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和潜在隐匿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流感病毒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其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和危重患者病毒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2.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鼻、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在特定场所,如密闭或不通风的场所,也可以通过气溶胶形式传播。

3.易感人群:所有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的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4.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并发症);年龄>65岁的老人;有慢性疾病、肥胖、妊娠及围产期妇女,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当高度重视,尽早进行流感核酸检测,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有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可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眼结膜充血等。

儿童发热程度较成人高,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也较成人多。新生儿可仅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三、并发症

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横纹肌溶解、休克等,儿童流感并发喉炎、中耳炎、支气管炎也较成人多。

  四、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

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2.血生化可见转氨酶的升高,部分可见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

3.病毒抗原检测速度快,但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阳性支持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流感。

4.病毒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且能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

五、影像学表现

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变,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可见胸腔积液。

急性坏死性脑病的头颅CT或MRI可见对称性、多灶性的脑损伤,包括双侧丘脑、脑室周围白质、内囊和小脑髓质等。

六、重症与危重症病例

1.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1)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反应迟钝、嗜睡、躁动等神志改变或惊厥。

(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合并肺炎。

(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7)需要住院治疗的其他临床情况。

2.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症病例:

(1)呼吸衰竭。

(2)急性坏死性脑病。

(3)休克。

(4)多器官功能不全。

(5)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七、怎么治疗?

病因治疗: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合并有细菌感染指征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尽早隔离,保持房间通风,佩戴口罩,充分休息,多饮水,食用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食物,合理使用退热药物。咳嗽咳痰者给予适当祛痰治疗,缺氧者可给予适当氧疗。

八、如何预防?

1.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推荐60岁及以上的老人,6月龄至5岁的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2.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预防接种。建议对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触者(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未获得免疫力的)进行暴露后的药物预防。

3.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口、鼻,出现流感症状应当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戴好口罩。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