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上的“魔方”设计师

2024-08-02 07:00:19 - 媒体滚动

转自:南湖晚报

道路上的“魔方”设计师

道路上的“魔方”设计师

N通讯员陈晓青

大学时候,金嘉栋学的是交通工程专业,整个学院10个班级400多人,毕业后大多进入了设计院、施工单位工作,只有他例外,通过社招,成了秀洲区公安分局的一名交通警察。

从警之初,金嘉栋被分配至路面中队,在路面一线的一年多时间里,交警、设计师的双重身份让他对道路管理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利用所学,金嘉栋主动将交警现场指挥和交通组织优化相结合,大胆提出了很多意见建议,也因此被调到秩序岗位,负责全区525条总计1073公里道路的优化设计。每一条道路的优化就好比旋转魔方,看得见的是眼前的和谐有序,看不见的是背后的分秒必争、分厘必较。

每一秒:看似微小但至关重要

刚到秩序岗位时,金嘉栋发现秀园路洪高路口异常拥堵。经过拆解研究,他找到了症结所在,路口往北是嘉兴创新园,往东是上外秀洲外国语学校,往西、往南都是人口密集的住宅区,周边还有不少大型企业。大家上下班、接送孩子,几乎都挤在了这个口子里。这样复杂的魔方,该怎么解?

在最堵的早晚高峰期间,金嘉栋以交通参与者的身份挤进车流,实地体验在不同时间段、选择不同方向时的通行速度,同时借助路口监控一遍遍回放计算,进行仿真模拟。随后,金嘉栋发现北进口流量在高峰时段基本是南进口左转流量的两倍。如果增加一个左转车道,就可以释放出南北左转的10秒时间给路口其他车道,至少可以多通行三四辆车。

每辆车反应启动大概需要2秒,这些被“浪费”的时间又能从哪里补上?金嘉栋想方设法争分夺秒,在最容易拥堵的左转车道增设了10米待转区,成功提速5秒。同时,他根据高峰时期的流量变化对症下药,精细化设置9个信号灯配时方案,路口的运行终于找到了最优解。

500个小时的专注,换来15秒的提速。15秒,看似转瞬即逝,但对于每一个驾驶员来说至关重要。

每一米:不光是距离更是责任

去年,秀洲大道东升西路交叉口进行雨污水管道改造施工。大队指派金嘉栋作为主力提前介入,与设计方、施工方协调。

一开始,施工方提出路面开挖的作业范围需要达到12米宽。一条车道宽3.5米,这意味着施工要占用3条车道以及一条非机动车道!东升西路是秀洲的主干道,双向日均流量3万多车次已经接近饱和,如果这样操作,畅通性、安全性都无法保障。

方案肯定要改!但怎么改?纸上谈兵可不行。结束座谈后,金嘉栋直奔待施工的现场勘查,看着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就像面对着一个打乱的魔方,他千方百计想要找一条更快的复原路径。

路口西南角有空间提前开辟一条右转便道,高峰期可以分流500辆右转车辆。东升西路中间绿化带有3米宽,硬化为路面后能多出一条车道。

还有没有优化空间?金嘉栋发挥大学专业所长,翻看了许多专业书,“沉井施工”这一技术打开了思路。如果将施工人员、设备转移到地下施工,既能避免施工现场和过往车流产生“正面冲突”,还能缩减作业面,2.5米的空间又“省”出来了。方案一点点完善,每一步都有理有据,施工方和设计方也心服口服,最终施工顺利进行,路口也依旧畅通。

在反复拉锯每一米的过程中,金嘉栋一步步向群众的需求靠近。于他而言,不管是一米还是一厘米,事关群众的利益和便捷,就得步步优化。

每个“我”:都是新的起点

今年年初,秀洲分局成立了以金嘉栋名字命名的畅安工作室,由金嘉栋在内的3个年轻人组成,负责道路优化过程中的事先预防、把脉开方、后期维护。他们以“魔方”理念打破了传统道路改造思维,引入无人机航拍、仿真模拟等专业技术至改造工作中,寻找从无序到有序的最优解。

魔方的每个色块决定着每个板块组成,同样,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想法也不容忽视。绿化对视线是否有影响,夜间灯光是否充足,车道分布是否合理……工作室始终以每个驾驶员的需求出发,换位思考,全力向着路畅人安的最终点靠近。金嘉栋和同事们提出的一系列“微改造”措施,成功推动“拥堵红”变“畅通绿”,截至目前,秀洲区拥堵指数仅1.28,全市畅通率排名第一。路通了,心自然也不堵了,大家才会觉得居住、工作在秀洲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为安全加码的每一件小事,也许繁琐,但坚持下去,就会成为群众安全通行的最大底气!”正因如此,在交警工作的6年里,金嘉栋反复研究着全区大小路段、各个路口,耐心破译着每一条路的“畅安密码”。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