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村级集体经济上扬靠什么来牵引?来自南通市通州区多个镇村的实践调查

2024-08-02 08:34:32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仲夏时节,南通市通州区金沙街道港北村的“通州区万亩示范方”稻田葱绿,长势喜人。“每亩地的情况在这里都能看到。”挂村干部朱怡颖指着数字化无人农场大屏介绍。2022年,港北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还在通州全区垫底。去年,通过党建引领、四村联建,村里的产业由一产为主逐步走向多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至136.4万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州作为苏中农业大区,全区207个村(社区),2023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128万元,远超全省76.7万元的平均水平;相比2022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村数由44个减少到11个;集体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可持续性收入总额达2.31亿元,提高19个百分点。

增长背后,是通州区委强化党建引领,以基层党建“深根工程”为抓手,推进“党建强村、双百倍增”的持续努力。该区明确,力争到2025年,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要突破百万元,达200万元以上村的数量比2022年翻一番,可持续性收入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比重提高至90%。目标既定,谁来干、怎么干、如何保障干出彩?记者走进通州多个镇村寻找答案。

深读|村级集体经济上扬靠什么来牵引?来自南通市通州区多个镇村的实践调查

通州区十总镇二爻社区圆宏万嘉“植物工厂”。

谁来干?

一时到一直,激励头雁夯实堡垒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产业要兴旺,首先要培育强有力的“头雁”。

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在兴仁镇徐庄村,提到村上3块“金字招牌”,村民们纷纷点赞一个人:老支书徐志盘。

“农村遍地是黄金,看你用心不用心。”这句话是徐庄村党总支原书记徐志盘的口头禅。徐庄村毗邻南通机场,拥有通州第一家村级工业园区,大大小小的企业超过50家。作为全村30多年信赖的“老当家”,徐志盘带领村干部打开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思路,通过资源出租、物业管理,提供居间服务。为及时有效解决企业“围墙外的难题”,村干部建立巡查轮值制度,现场无法解决的问题,每天下午4点集中登记组织会商。思维福特公司负责人李维就感激于“村里及时主动化解村民误解,让工程顺利开工”,主动提出加倍支付服务费用。

“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221万元,较2022年增长44.4%,其中含服务性收益182.35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净增长绝对值排在全区第一方阵。”“晒”起年度成绩单,徐志盘喜笑颜开。

“村干部想不想干、会不会干、敢不敢干,直接影响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更关乎产业兴旺、村庄发展。”通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抓党建强堡垒,首先要抓实村书记队伍建设,我们连续3年开展村书记综合研判,实时调优配强、鼓劲鞭策,激励他们从一时想干到一直愿干、能干。”

创新设置村干部奖励报酬、岗位定级与集体增收、资产增值“双挂双增”机制,通州区委组织部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经营净收益的20%作为“发展增收”绩效奖励标准,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净增长排名前20的167名村干部专业化管理晋升一档,表彰2023年集体经济红旗村64个、增收标兵289名,发放增收奖励180余万元,激励覆盖面达40%。“以徐庄村为例,仅专业化管理晋级这一项,每年相关村干部能多拿1500余元。”区委组织部相关人员介绍。

首批将合作社经营净收益增长与绩效收入挂钩的试点村,还有十总镇育民村。村党总支书记许宏飞介绍,育民村是传统农业大村,土地附加值低、无大型工业企业。为突破困局,村党总支成立乡村振兴“攻坚党支部”,领办育民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以土地、劳务、管理等形式入股,参与分红。合作社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900亩,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7个。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0万元,新增经营性收益26万元。“收益关联奖励,直接落到村干部头上,我们每人拿到8000块,村民分红也翻了一番,大伙干事创业热情高涨。”许宏飞说。

“党建引领得力,堡垒坚强有力,村党组织带头人给力。”省委研究室信息研究处研究员张宏表示,通州构建了“区委一线指挥、镇街一线作战、部门一线服务、村级一线攻坚”的全链条推进体系,当地创新设置的书记项目“季度赛马”机制、“双挂双增”动态调整机制奖惩分明、激励有效,有力推动产业兴旺。

深读|村级集体经济上扬靠什么来牵引?来自南通市通州区多个镇村的实践调查

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东平村,鳞次栉比的高效连栋大棚与民居、田野、道路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的画卷。翟慧勇摄(视觉江苏网供图)

怎么干?

一点到一域,打好组合拳拓宽兴村路

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如何因村施策、拓展路径,由一点兴到一域旺?

渔湾水道蜿蜒,从石港镇睹史院村穿过,村庄因水而生,也因水而困。该村5600亩耕地,一度被密布的河网分成8000多块大小不一的散田。“拆迁成本高,平整难度大。”村党总支书记镇永忠感慨,村里至今还有上千亩地没能流转,走规模化种植“一条道”行不通。

沿着水道,拐了几道弯,记者眼前豁然开朗——一块4000多平方米的大草坪映入眼帘,一栋南北都是落地窗、二楼有露台的时尚建筑正处其中,这是返乡青年、90后刘李彬开设的“老男孩”咖啡屋营地。“3年不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十多万元攀升至185万元,成为通州增幅最快的村。”镇永忠道出“倍增”秘诀:依托“水乡湿地”资源,村党总支瞄准乡村休闲游赛道,以土地资源入股,投资注册南通村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招引“咖啡+户外露营”等新兴农旅项目落地,蹚出文旅企业、村集体、沿线村民利益联动捆绑共赢的增收之路。

走向共同富裕,需要携手奔赴。对全区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薄弱村,强村弱村抱团联建,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通州党建引领组合拳里的一记“重拳”。

地处城郊接合部的金沙街道港北村是集体经济薄弱村,村里高质量连片土地达7.7平方公里,具备做好“土地文章”的先天优势。抓住镇域范围内乡村振兴联创区建设契机,在上级党委引领下,港北村与周边三大强村抱团共建,吸引各级政府、社会资金投入近2亿元,落地59个发展项目,而港北村就占了其中17个,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百万元。去年,港北以土地资源入股,相邻的城东村出资600万元,两村联合打造110亩番茄小镇,约定按土地资金4:6的比例分成收益,每年可为港北村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

另一方面,结合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强村较多的省情优势,通州区跨出本区本市,实施“吴江—通州村书记共培共育”计划,207名村书记分4批赴苏州吴江脱产轮训,46名村书记跟班锻炼,6个镇、8个村与吴江签订跨区合作协议。通州区委组织部还与南通开放大学合作成立“红雁学院”,系统化提升村书记致富带富能力。

省委党校党建部教授黄韫宏对通州区金沙街道四村联建的模式印象深刻。他认为,在不改变原有党组织隶属关系和功能形态的前提下,通过党建联建的方式,通州这几个村尝试找准各方集体经济发展契合点,聚合资源,实现治理联抓、发展联促、服务联享,释放出“1+1>2”的叠加效应,让不同村(社)在信息互通和共同规划中能各展其长。

如何保障干出彩?

一事到一体,项目“造血”政策“护航”

在十总镇二爻社区“植物工厂”内,林立的藤蔓上挂着不着地的“飞瓜”。“植物工厂”其实是高科技含量的新型大棚,负责人王春亮介绍,22.2亩的厂区可年产无土栽培的番茄50万斤、西瓜4万斤和甜瓜1万斤。

别看现在产量惊人,当初项目落地要建厂盖棚时,没人敢保证“丰收”,只因建设运营成本同样惊人:每平方米投资额高达1000元。二爻社区位置相对偏远,原来的酸菜加工企业搬走后,土地闲置两年也没人接手。2021年,通州区“集体经济项目发展联席会”跟进到二爻社区,经镇党委牵线搭桥,二爻社区党总支与万嘉农文旅发展公司开展结对共建。万嘉提议社区将22.2亩设施农用地土地使用权作为资产入股,共建“植物工厂”。

入了股,地一起“种”。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利用在外能人、本地农业专家等人才资源,敲定“空中番茄”和“无土蔬菜”两大主打产品,目前累计销售逾百万元。收益的账本也明明白白:企业每年反馈十总镇“乡村振兴发展基金”65万元,用于农业项目建设,村集体增收至少13万元,同时带动周边200余群众就业。镇村有了资金,进一步续上“造血”功能。镇党委直接推动,在距“植物工厂”向东不到两百米,追加投资建设1500立方米果蔬恒温库,补齐仓储保鲜冷链“最后一公里”。

在通州,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农业农村、发改、商务等部门组成的“集体经济项目发展联席会”,对包括“植物工厂”在内的74个重点发展项目逐一跟踪问效、配套服务,已培树14个示范项目。针对全区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薄弱村,通州区创新设立“镇资村管(享)”机制,14个镇街将部分资产的收益权陆续移交到村,让231项“优质资产”化为薄弱村“发展资源”,推动薄弱村增收超800万元。

通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集体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组织部门通过牵住党建“牛鼻子”,推动全区镇村同题共答、同向发力。2023年,通州区针对集体经济在全区排名末30%的村,实施区镇联动,选派64名“第一书记”脱产2年驻村帮扶。区行政审批局的年轻干部王一袆到华山社区后,针对社区土地资源有限、可持续收入占比极低的现状发挥所长、评估风险。在部门、街道支持下,社区出资200万元成立了全区第一家“强村公司”——鑫曜华劳务公司。去年9月运营以来,公司先后与多家企业对接,签订劳务用工人数超过220人,共计营收4.2万元。

“既为社区创收‘造血’,又为群众增加就业机会,还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劳务资源,一举多得。”通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华山社区为示范,区委鼓励各镇街兴办“强村公司”、探索区级集体经济总部,同时设立“首创奖”、对排名靠前的30家“先进村”给予300万元奖励。

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专家赵锦春博士表示,通州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一手抓党建引领,一手抓制度政策保障,区镇村一体化解决了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调动了乡村发展内生动力,“输血活血又造血”,通过完善乡村基层治理激发了全体村民致富意愿,奠定了“和美乡村”的物质基础。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倪敏徐超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