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家书》导演手记|台湾光复初期的渡海传灯人

2024-08-02 09:30:14 - 东南卫视

如果从时间跨度的角度进行比较的话,我所负责的第三集,无疑是六集之中最短的一集。从1945到1949,前后跨度虽然只有四年,此间的人物命运却充满了跌宕起伏。

参与《两岸家书》之初,我粗浅地知道近半个世纪的殖民历史,使得台湾百姓受到日本文化的强烈影响,但其究竟到达何种程度,持续了多长时间,涉及多大范围,我并不了解。直到联合总导演张钊维说起台湾老一辈人直到现在仍会用日语跟家人交流,我才真正明白那五十年遗留的影响有多深,以及当年文化重建真正的意义所在。

《两岸家书》导演手记|台湾光复初期的渡海传灯人

1945年10月25日,台湾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但是“去日本化,再中国化”,才刚刚开始。

本集的主人公许寿裳,是这场困难重重的文化重建事业的推动者之一。他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与鲁迅,蔡元培,章炳麟,郁达夫等人都是志同道合的老战友。不过1946年的他,已经被生活压弯了腰,垂垂老矣,壮志难酬。

《两岸家书》导演手记|台湾光复初期的渡海传灯人

在创作文本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许寿裳赴台的心理动机,翻阅大量的信件,公文,日记等文献资料,答案渐渐清晰起来——归根结底,他仍心怀理想,仍希望延续战友们未竟的事业,传播五四的文化火种。而台湾,那个他毫不了解的陌生岛屿,成了他眼中最后一搏的机会。“半百青春不留白”,从台湾省编译馆到台湾大学,从龙口町到青田街,为了在台湾掀起新的五四运动,许寿裳付出了余生所有的力量。

《两岸家书》导演手记|台湾光复初期的渡海传灯人

若从起承转合的剧作角度来分析,许寿裳的个人故事已经足够完整了,在此基础上,如何把梁永禄与台静农这两位辅线人物融进本集的故事里,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

《两岸家书》导演手记|台湾光复初期的渡海传灯人

梁永禄,土生土长的台南人,因不堪忍受日本的殖民统治带着全家定居北京;台静农,五四时期闪耀一时的新文学作家,同样怀揣教学理想的他决意举家迁台。他们的每个选择,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动机,要将他们捏合进完整的一集里,需要一把“钥匙”。

经过数轮的讨论和打磨过后,我们终于找到了——时代命运。

《两岸家书》导演手记|台湾光复初期的渡海传灯人

人,总归是时代的产物,风雨飘摇的大时代里,每个人只能被乱世裹挟着往前走。1945到1949的四五年里,战火重燃,时局动荡。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背景,成为许寿裳、梁永禄、台静农此后延续一生的共同的命运注脚。

世事无常,人无法预料自己的命运,在时代的岔路口,他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决定了各自不同的未来。其实,我们也是如此。

《两岸家书》导演手记|台湾光复初期的渡海传灯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