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2024-08-02 11:13:32 - 媒体滚动

转自:人民政协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建制化、体系化、协同化。《决定》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作出具体安排,强调加强战略人才力量建设,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这些改革思路和部署既有长远的战略考量,又坚持问题导向有现实的针对性,必须深刻领会认真加以贯彻,推动落实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指那些在关键科学技术领域中,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卓越的创新能力、敏锐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使命感,能够领军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组织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引领科学和技术发展方向,为国家发展和安全提供强大智力支持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群体。他们不仅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出色,更能够从战略高度把握科技发展趋势,为国家制定和实施科技战略、规划和政策提供重要支撑。以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等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功勋群体就是杰出代表,是“天花板”级的战略人才力量。要按照《决定》部署,以更大的力度加快推进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实现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调发展。

要把高端科技人才的培养集聚作为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主攻方向

我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要系统构建符合时代要求和事业需要的人才队伍,发挥各级各类人才的整体优势。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已经达到635.4万人年,规模虽然全球第一,但高端人才不足是制约科技竞争力提升的短中之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科技强国,必须拥有强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不断壮大国际顶尖科技人才队伍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端科学研究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在科技攻关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上发挥关键作用,是当前构筑人才竞争优势必须抓住的主要矛盾。因此,对高端人才要坚决做增量,多多益善。要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力,围绕加快提升基础研究水平、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能力,调整教育资源结构,建立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前布局急需学科专业,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课程设置。加强高等教育中科研能力的培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完善高端人才培养体系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对高端人才要不拘一格引进,不拘一格留住,哪怕一时没有合适的任务,也要提供条件作为战略储备。抓住了高端人才这个关键就能带动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整体快速提升。

要把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作为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场景和关键载体

我国的科学家群体是一个充满家国情怀甘于为国奉献的优秀群体。每一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既是科技攻关的舞台,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和学科发展的契机,更是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难得机遇。这是新中国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成功经验。比如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制定了12年科学规划,部署了一批重大科技任务,特别是上马“两弹一星”重大项目,吸引一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回国,也激发了国内青年人学习科学技术投身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热情。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带动下,高校建立了一大批急需学科和专业,扩大培养人才规模,国家系统地构建了科学技术机构和基础设施,为科技人员提供用武之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相继实施863计划、973计划,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实施16个重大科技专项,现在活跃在一线的很多领军科学家就是从年轻时就开始参加这些重大科技计划成长起来的,近几十年来我国相继出现的几个科学家回国小高潮也与这些重大科技计划的实施时间大体吻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国家制定出台创新驱动发展纲要和一系列重大科技领域的规划,推出2030重大科技项目,为广大科学家爱国报国提供了广阔舞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强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作出系列指示和部署,2017年国家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部署重大科研项目,国内有一批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勇于担当组织攻关,海外有一批人工智能学者就是冲着这个规划回国搞研发和创业,其中有不少学者现在已经在国家重大任务中挑大梁了;教育部门和高校也顺势而为,建立了一批人工智能学院,设立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国内培养的一大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大幅度提升。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当前仍需要用足用好,在科技攻关的实践中探索中国特色人才培养集聚的路径和方式方法,不断促进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形成与壮大。

要把评价、激励、减负机制改革作为激发和释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创新创造活力的关键抓手

改革要激发人的活力,激活人的创造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决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要摒弃单一的以论文、成果数量为主要标准的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要完善激励机制,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荣誉奖励等,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对高端科技人才的浪费是更大的浪费。要持续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使他们从烦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针对科研人员负担重,填表多、报销烦、评审多、考核频繁等长期困扰科研人员的问题,2018年以来相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联手连续开展多轮减负专项行动,不断向纵深推进,在减表、简化报销、检查瘦身等方面解决了不少问题,受到了欢迎和好评。其中,专项行动1.0主要围绕减表格、解决报销繁、精简牌子等问题,2.0聚焦部署成果转化尽责担当、科研人员保障激励等行动,3.0瞄准解决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等问题,开展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五方面行动,这一个个小切口的具体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科研人员的大烦恼。但目前看为科研人员减负还有较大空间,需要按照《决定》部署以更大的力度继续推进。在改革阻碍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上《决定》已经把大的思路措施确定下来了,落实中要从关键小事入手从基础做起,狠抓政策举措落实落地。一个规定一个规定排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梳理,把具体问题找到找准,再一个政策一个政策设计,一个机制一个机制改革,针对性去除沉疴。大幅度减少科研人员频繁参加给领导汇报、接待各类参观讲解、参加无关会议、写本子、参与多种评审等活动,让他们从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保证把绝大部分时间精力用在科研上。实践证明,哪个机构哪个领域评价激励机制解决得好、科研人员负担重的问题解决得好,哪里的科研人员积极性就高,就能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

要把青年科技人才作为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对青年科技人才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导、热忱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和使用,多次强调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提出了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硬举措”,其中不少措施都明确了定量化要求,如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急科技攻关中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积极回应了广大青年科技人才的期盼和诉求,成效正在逐渐显现。现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多数重大科技项目都设立了青年科学家项目。同时,围绕女性科技人才职业发展中面临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系统推进改革,专门提出了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16条政策措施,重点解决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资源获取、科技决策参与度、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科研学术网络等方面面临的障碍,畅通女性科技人才职业发展路径,受到了普遍好评。在贯彻落实《决定》的具体部署中,要更加重视着眼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激励评价、减轻负担来推动落实、评估效果,各项改革措施首先要在青年科技人才身上见到成效。

要把支持高端人才在国际合作交流中发挥引领作用作为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内容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结合新形势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坚持全球视野、世界一流水平,千方百计引进那些能为我所用的顶尖人才,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为推动科技人才合作交流指明了方向。要鼓励高端科技人才参与甚至领衔国际合作项目,拓宽人才的国际视野,提升我国科技人才和科技项目在国际科技舞台上的影响力。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依托我牵头设立的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装置支持各国科研人员联合攻关,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与中国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以才引才、大师引大师等方式在急需紧缺领域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探索建立高技术移民制度,推动外国人来华工作签证便利化,解决他们在生活、工作和文化适应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其能够安心稳定从事科研工作。

建设科技战略人才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甘做绿叶、甘为人梯的胸怀,以“真支持”的态度、“出成果”的思维全力帮助科技人员干事成事。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对倾心科研攻关的领军人才要充分信任,支持他们根据任务要求组建结构合理的团队,赋予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的经费决定权和更大的资源调度权,为他们带领队伍在科研一线大显身手创造更好的条件,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要以干事创业为导向尊重个性,包容差异,帮助化解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全力支持他们领军领衔。科研项目资金给对了人就能大幅度提高科研产出。要加大对战略人才力量的科研资源投入,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良好的科研条件,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倡导创新文化,尊重创造,支持创新,宽容失败,减少行政干预。

总之,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决定》的一项战略性安排。政府、社会、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方面需要共同努力来落实,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形成和发挥作用创造更好条件,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作者: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李萌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