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美国地方官员接踵访华,“地方外交”成中美交往新趋势?

2024-08-02 18:03:12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自去年以来,美国地方官员接踵访华,“地方外交”成中美交往新趋势?

在美国大选年背景下,中美地方官员之间你来我往、交流频繁,引发外界关注。

7月中下旬,来自中国14个省区市的政府官员和商界人士代表团访美,出席中美友城大会等活动;6月底至7月初,塔科马市市长伍德沃德斯访问中国多地;5月,加州硅谷6个城市的市长和商界代表访华;4月,旧金山市市长布里德访华……自去年以来,已有10余个美国地方团组来华访问、30多个中国地方团组访美,预计今年年底前双方会有更多互访。

舆论指出,中美“地方外交”热络开展已成为一种新趋势,也为中美关系止跌企稳注入能量。

“姐妹”越来越多

塔科马是华盛顿州港口城市,也是福州的姐妹城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于2015年对当地进行访问。近日,来自中国14个省区市和美国21个州的30余位省(州)市领导等近300人齐聚当地,出席中美友城大会,共议加强两国地方交流合作。

这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在美举行全国性、综合性中美地方交流活动,双方围绕商业和贸易机会、青年和教育交流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一系列小组讨论。

塔科马市市长伍达兹7月初刚刚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她当时感叹,塔科马与福州虽然相隔遥远,却有着密切的合作和诸多相似之处,包括技术创新、绿色环保理念等。“福州和中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福州和塔科马的友谊,也是中美之间数百对友城、友省关系的缩影。早在1979年,中美友城关系就随着两国建交蓬勃兴起。45年来,中美友城“朋友圈”持续扩容,已缔结286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

有舆论指出,这些“姐妹”关系早已超越象征意义,不仅给当地带来实质性利益,也在中美之间建立起充满活力和多元化的联系,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动力。

合作就在眼前

从更宽的视角看,友城、友省关系网只是中美“地方外交”的其中一环。

舆论指出,近段时间,从纽约州到南卡罗来纳州、加利福尼亚州和艾奥瓦州的各个城市,中国正与美国地方政府、学术机构等展开多层级多领域的互动。比如,5月加州政府与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官员举行中美湾区对话;5月硅谷多座城市市长访华寻找投资和旅游业发展机会;6月中美宣布将建立气候变化地方联络机制等。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托马斯·休斯顿告诉当地媒体,他一直致力于与中国的大学建立更紧密的交流关系。虽然美国联邦层面推出一些针对中国的政策,但涉及个人或学校层面时,“合作就在眼前”,人们不会纠结于地缘政治政策。

事实上,美国的一些州一直重视来自中国的投资和对华贸易。美国经济、文化大州加州就是其中之一。加州州长纽森去年10月访华,7天穿梭5省市。有美国分析人士称,加州期待与中国加强贸易联系、促进人文交流。加州政府相信双方能在气候变化、绿色技术和打击仇亚裔行为等领域开展互利合作。

不过,受到新冠疫情、中美关系遭遇波折等因素影响,中美地方交往的需求在过去几年曾受到压抑。“很多交流活动已搁置三年。”美国圣母大学基奥全球事务学院全球事务副教授凯尔·贾罗斯表示。

美国智库杜鲁门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新冠疫情发生前,中美每年平均有12次以上地方层面的交流。2017年,两国省区市级交流达到27次。但在2020年,中美地方层面的访问骤降至两次。去年,此类交流访问恢复至14次。自去年以来,访华的美国市长代表团数量不断增加。

“中美地方政府加强交流已成为一种新趋势。”美国非政府组织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高级项目官员杰西卡·毕赛特指出,当两国关系紧张时,州级、省级,特别是市级政府有更多余地来决定什么样的交流与合作对当地经济发展最有利。

“重启交流接触、修复对华认知就是这些活动的目标之一。”美国学者贾罗斯指出。

与国家层面相比,地方政府之间的交往大多聚焦经济、文化、社会等“政治含量”较低、更具灵活性的领域。有评论称,中美“地方外交”更容易摆脱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的干扰和束缚,有助于增强中美关系的民间基础,充当两国关系的“稳定器”“润滑剂”。

美方心态矛盾

对于中美地方政府间的积极交流,美国政府态度如何?

有美国舆论称,美国国务院乐见其成。“(美国)国务院现在有一个特别小组专注于这些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我想它会鼓励正在开展的交流。”美国非政府组织官员毕赛特称。

不过,近年来,也有一些美国政界人士难以摆脱对华“焦虑”,将中美地方合作污名化、泛安全化。比如,2021年多名共和党参议员提出所谓“姐妹城市透明法案”,旨在加强对中美友好城市的审查;一些州提出针对中国投资、贸易和教育的州立法等。

“并非所有人都热衷于与中国地方政府展开合作。这背后显然有外交因素。”美国学者贾罗斯指出。美国非政府组织官员毕赛特则认为,美国用“国家安全”这个由头来审查涉及中国的所有事情,并不可取。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上月表示,过去几年,所谓对华强硬的“政治正确”在美扩散蔓延,“寒蝉效应”自上而下传导,给友城合作和民间交往蒙上阴影。但中美民间友好有着深厚历史积淀,不管是中美关系寒流还是人文交流逆风,都改变不了中美人民友好合作的根本愿望。

正如塔科马市市长伍达兹所说,“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可以让我们(中美)团结起来、而不是陷入分裂的事情上。”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文字编辑:杨立群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