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他还是走了,享年56岁,这一幕曾感动无数人

2024-08-02 18:08:48 - 沈阳晚报

8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网站发布朱锐教授讣告——

痛别!他还是走了,享年56岁,这一幕曾感动无数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交叉平台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朱锐(RUIZHU)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1日下午13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56岁。

遵从朱锐教授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举办遗体告别仪式。

谨此讣告,共寄哀思。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2024年8月1日

服用大量止痛药

拄着拐杖坚持授课

今年4月,一则患癌教授拄着拐杖授课的帖子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关注,这位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朱锐。他在《艺术与人脑》这门课上,宣布了一件事。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朱锐平静地说,“我的化疗停止了,当然,这不是说我痊愈了,是因为治不好了。这下我就能每次都来给你们上课了。”

痛别!他还是走了,享年56岁,这一幕曾感动无数人

事实上,朱锐罹患结直肠癌已有两年,这期间,他一直坚持来学校给学生上课,实在无法到场,也会通过线上会议授课。

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朱锐就告知学生,自己是一名癌症晚期患者,正在接受化疗,每次需要服用大量止痛片才能授课。说话间,医生电话打进来,朱锐平静地回答,“你现在正打扰我上课呢。”

痛别!他还是走了,享年56岁,这一幕曾感动无数人

“朱老师说,学哲学最大的收获是让他不再恐惧死亡了。”他曾在课堂上说,如果有一天他真的倒在了课堂上,希望学生们不要为他悲伤,而要为他感到骄傲。

生病前,朱锐留着一头充满艺术气息的卷发,穿搭也十分讲究,年近花甲的他看上去像一个年轻艺术家。生病后,他也不太愿意展示自己的病容,拒绝学生和记者的探视,用帽子和手套遮住治疗的痕迹。

痛别!他还是走了,享年56岁,这一幕曾感动无数人

6月2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上,朱锐通过视频,探讨了当下被热议的“内卷与躺平”概念。

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将个人的抱负与事物真正的价值相连接。无论未来身处何处,面对何种人生境遇,都能凭借卓越的智慧、坚强的意志和善良的本性,探寻心之所向,找到属于自己的璀璨星空。

在视频中,朱锐教授说:“我个人觉得,我们之所以内卷,并不一定是因为我们人多,也不一定是因为资源少。而恰恰是因为我们的欲望被外在的机制所单一化……对一个东西,进行一个无谓的争斗。”

痛别!他还是走了,享年56岁,这一幕曾感动无数人

网友悼念:老师一路走好

葡萄叶上的毛毛虫:人生的最后时光,依然坚持在讲台上,用行动告诉学生们如何面对死亡,朱老师一路走好。

玉米饼Kerl:太突然了,一个多月前还在听朱锐老师的毕业寄语,他的话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他说得特别好…祝老师走好。

imnotbluudesu:“哲学家是不惧怕死亡的”,愿朱老师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闪烁。

爱吃菠菜o_O:天啊,我还记得这个寄语……老师走好。

平安是福:教书育人的好教师,一路走好。

死亡率位居第二

结直肠癌有多恐怖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癌症,仅次于肺癌、乳腺癌;其死亡率位居第二,仅次于肺癌。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吴国生教授强调,其实结直肠癌是一个“缓慢过程”,从肠息肉到肠癌变有4步,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即: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肠癌。“发现它,监测它,实在不行切了它。”专家强烈呼吁把肠镜纳入个人必要的体检项目,这是医学进步给我们每一个人发现癌症、治疗癌症的生存机会。

对于结肠癌,预防大于治疗,日常生活中,建议各位小伙伴识记以下三点:

一、不能每天大鱼大肉,蔬菜要吃够:蔬菜热量不高、营养丰富,关键是富含有益肠道的膳食纤维。一天半斤打底,一斤起步才能有效保护。

痛别!他还是走了,享年56岁,这一幕曾感动无数人

二、大便冲掉之前,建议回头看一看:每次便便完毕,可以仔细辨别大便有没有颜色异常,有没有柏油样(潜血,癌变危险);有没有白垩样(胆管疾病可能);有没有变细或凹槽(内痔或肠道息肉/肠癌)……一旦排便习惯改变、肛门总有下坠感要立即就医。

三、定期做肠镜检查:在体检时,要重视“肛门指检”,这个看似简单粗暴的检查可以发现距离肛门6-7cm以下的直肠癌、直肠息肉等病变。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或者40岁以下但作息不正常、天天烧烤烟酒的朋友,体检时还可以每5年添加一次肠镜检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