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希望,他们在志愿服务中不断成长 | 基层社工暖心服务故事

2024-08-02 18:53:03 - 信息时报

组建社会工作部,是健全党的社会工作领导体系的重要举措。2024年是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组建完成、全面履职之年,实现良好开局起步责任重大。按照广州市机构改革部署,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于今年2月29日挂牌组建,全市11个区委社会工作部也于近期全部挂牌成立。随着各级社会工作部班子配备、职责划转、人员转隶等各项工作纷纷落地,一幅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广阔图景逐步浮现。

社会工作部虽然是新设立的部门,但许多工作都已有基础。其中,社会工作人才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增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精细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社工是和居民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人,在社会救助、社会治理、服务“一老一小”群体等多个领域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今天,

通过两个社工故事,

让我们一起了解

发生在他们身上的

暖心服务故事。

做好每一件服务小事

从志愿者脱变为专业社工

播撒希望,他们在志愿服务中不断成长 | 基层社工暖心服务故事

二孩妈妈王冬梅曾全职在家5年,2022年,她成为一名社工,开启社区兜底帮扶之路。两年过去,她在一次次全情投入的帮扶中感受到社工职业带来的成就感,从助人为乐的志愿者,一步步成长为专业社工,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

介入帮扶勇当“破冰人”

2023年10月的一天深夜,黄埔区永和街某社区居民阿强(化名)在街头闲逛并口出恶言。当晚,值班民警协同物管将其送回家中。随后的半个月内,阿强发生一连串让家人和邻里担忧的躁郁举动,有一次甚至爬上顶楼想结束生命。11月中旬,阿强被诊断为急性精神分裂障碍患者。随后,由社区转介,阿强成为街道、民警、社工等联合介入的社区兜底服务对象。帮助阿强的社工,就是王冬梅。

据了解,40岁的阿强有扎实的软件设计专业技能,原本拥有让人艳羡的职业和家庭。然而,离异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让阿强的情绪跌至谷底。阿强年迈的父母要为其照顾5岁的孩子,没有精力将阿强拉回正轨。几次走访后,王冬梅了解到这个家庭面临的困境——此时的阿强,面对的不仅仅是经济压力,还有强烈的病耻感、严重的自我否定以及家人的埋怨。

王冬梅第一时间协助阿强申请失业金,并通过扎实的沟通技能让其卸下对社区介入帮扶的防备。“根据我们的了解,阿强的家人几乎已经放弃了他,来自农村的父母从前以儿子为荣,现在却要养育年幼的孙子,由此产生心理落差。”王冬梅说,这样的家庭环境很可能加重阿强的病情,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不利。

协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

据了解,王冬梅大学毕业后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曾任部门负责人。2017年,她辞职成为全职妈妈,期间并未脱离社会。作为一名党员,她经常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并先后考取家庭教育指导师执业证,获得中级工认证。因此,在介入阿强这一个案后,王冬梅积极与督导社工联系、探讨,从专业角度协助阿强看病就医并申领失业救助,在短时间内获得阿强及其家庭的信任。随后,王冬梅协调社区和街道相关部门召开个案研讨会,针对阿强的情况开展细致的汇报和分析。在王冬梅和社区居委的大力推动下,一个针对阿强个案制定的“心理、政策、医疗、法律、就业”五方面的支持全面启动。

“现在阿强的情况已经基本稳定。如果恢复得好,以他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身心状态,完全可以再就业。”广州“双百工程”督导中心督导员韩京彩说,基本上一名社工需要同时针对多个个案开展帮扶服务,在阿强个案前期,王冬梅几乎每天都在跟进,陪他就医、开展心理疏导;为他协调专业律师解除债务风险,争取就医费用减免政策;同时整合资源,协助阿强再就业。为了帮扶阿强,王冬梅付出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

谈及社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王冬梅说,“帮扶一名陌生人,挽救一个生命,看到他一步步脱离困境,让我非常有成就感,或许这就是社会工作的意义吧。每个人都可能在人生道路上遭遇沟沟坎坎,希望我们都能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接纳他人,让美好的生命得以延续。”

坚持不懈付出

在志愿服务中获得快乐

播撒希望,他们在志愿服务中不断成长 | 基层社工暖心服务故事

广州市首批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试点——荔湾区逢源街穗港综合服务中心的筹备建设有他的贡献;爱心项目“温暖广州·一人一月饼”持续10余年的背后,有他坚持不懈的付出;将社工服务主动融入白云区乡村振兴建设,是他和同事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开启的新尝试……

他是李伯平,现任广州市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作为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第一届毕业生,自2005年毕业后,他一直致力于基层社会工作,将专业所学运用到基层服务实践。他说,从事社工服务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让他获得充分的自我认同;能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快乐。

参与项目筹备在基层中成长

2005年,李伯平踏入社工行业。位于荔湾区逢源街的穗港青少年服务中心是李伯平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他实现社工梦想的舞台。该中心由逢源街道与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合办,由香港资深专业社工坐镇,致力于培养本土社工。担任中心主任的李伯平带领团队为青少年提供课后托管等服务,同时面向青少年开展定向越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增强他们的社区认同感,也让更多人了解社会工作。至今,他还记得孩子们参加定向越野后幸福的笑脸。“我们定向寻找荔湾古建筑,让孩子们到泮塘寻找特色小店,去邮政博物馆打卡拍照,在寻找的过程中了解社区……”李伯平说。

2008年,广州启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及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试点探索,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借鉴香港经验。逢源街穗港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开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之先河。已有3年专业社工服务经验的李伯平,正是该中心的筹建者之一。渐渐地,随着参与的项目不断增多,李伯平也在不断成长。2009年底,他通过选拔参加广州首批社会工作督导班,成为督导班学员,并于2010年成功毕业成为优秀学员。

打造精品项目获得广泛关注

2011年,带着丰富的基层服务经验,李伯平来到新成立的广州市白云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成为由该机构运营的金沙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第一任主任。该中心位于广州当时规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金沙洲新社区。

面对保障性住房小区服务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李伯平带领社工团队通过一个个精品项目帮助居民解决社会融入、亲子沟通、就业辅导等问题。

其中,于2012年启动的“温暖广州·一人一月饼”已成为广州公益项目的一张靓丽名片,并在2022年入选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刚开始筹备的时候没有信心,但出人意料的是,在募捐时,我们征集到各种口味和包装的月饼,还有些单位捐鸡仔饼、曲奇饼……”李伯平介绍,目前项目已运作近12年,累计受益超60000人,受益对象从最初的残障人士扩展至低保家庭、困境儿童、孤寡老人、环卫工人等,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2023年,40岁的李伯平主动转换身份,担任广州市志愿者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为推动社工服务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不断尝试。李伯平介绍,协会原为“广州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成立于2002年10月,是广州首批品牌社会组织,以社区“一老一小”为主要服务对象。接下来,希望在不断优化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同时,开展相关的社区教育服务,让社区居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参与其中。

统筹:信息时报记者蔡晓素

文、图:信息时报记者蔡晓素李丹李龙崔小远

信息时报编辑梁健欣实习生黄楷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