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千里的“思政课”!南大师生在青海感受“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2024-08-02 21:32:04 - 扬子晚报

7月下旬,南京大学“石榴籽育人工作室”工作室奔赴青海开展国情社情与基层治理考察、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调研、民族文化与东西部特色文化交流、红色教育基地寻访等系列活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横跨千里的“思政课”!南大师生在青海感受“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实践团队在两弹一星教育基地参观调研

回望过去,青海在历史上对国家科技发展作出了特别贡献——1958年5月31日,中央批准在青海省海晏县境内金银滩建设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这里也被称为原子城。走在原子城纪念馆、国营二二一厂旧址内,师生们仿佛穿越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程开甲、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们前赴后继、无私奉献,他们共同用汗水、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创造了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

横跨千里的“思政课”!南大师生在青海感受“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实践团队在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参观调研

围绕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新常态,南京大学校友企业、“苏青协作的样板”——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挺膺担当,以高科技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人才就业提出了“天合方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迅速实现了光伏全产业链的贯通,构建起“绿电生产-绿电储存-绿电使用-零碳产品”清洁能源全循环经济模式,着力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为西部经济发展、光伏产业人才培养提供新动能。在这里,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以天合光能为代表的一批东部高技术企业在促进东西部资源优化配置、产业转移与升级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横跨千里的“思政课”!南大师生在青海感受“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团队成员深入藏文化博物馆、文亭巷社区、果洛藏贡麻村、宏觉寺等地开展青海地方文化调研

实践团队还走进中学、青海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开展调研。湟川中学校长郑颂作为援青教师子女,从父母“做祖国最需要的人”朴素情怀中萌生了坚韧与担当的精神品质,毕业后毅然奔赴家乡从事教育工作;朔山中学年级组长刁腾飞老师从牧区学校到区县中学,他始终坚定自己的教学理想,为各民族学子铺就了一条通往理想大学的道路;青海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络信息管理处处长崔建宁也是一名“青二代”,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响应考试院紧缺专业人才的需求,回到青海工作,牵头推动了招考报名从纸质版本到电子收集的信息化发展,以专业所学参与到青海省“阳光高考”逐步完善的全过程。

在藏文化博物馆,同学们重温了古丝绸之路人文交流下的青海多元文化和青藏高原悠久灿烂的文明,走进了精深博远、极具魅力的藏文化体系;在文亭巷社区,通过与社区居民、工作人员交流互动,实践团队成员调研了社区“党建带动、服务支撑、活动联线”的模式,感受社区作为社会基本单元对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意义。实践团队不仅感受到了青海特色的风俗文化,更是带去了江苏非遗绒花和南京白局,在中学课堂、社区交流中与当地群众展开交流。教做绒花,学唱白局,其乐融融。

据悉,“石榴籽奋进行”实践团队在青海走访7天,横跨千里,走过12站。同学们以亲身经历和主动思考体会世情、国情、党情、社情和民情,更是领会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始终要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所需相结合,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服务西部,服务人民,大有可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李海慧

原标题:横跨千里的“思政课”!南大师生在青海感受“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