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者结构已改变,更多机构投资者是一种改善”

2024-08-02 21:22:00 -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张菁娟房佶宜】“投资方面要增强获得感,融资方面要对融资行为加强严格规范,监管方面要持续强化监管。”8月1日,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暨第三届大湾区经济发展大会上作出上述表述。

他强调,要加强投资者保护,没有投资者,没有高质量上市公司,没有现代的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资本市场建设说不上有全面的支撑要素。

谈及如何更好保护投资者权益,何海峰表示,如果资本市场制度完善、结构合理,就可以实现多赢。

何海峰告诉观察者网,过去几年上市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客观上造成了市场流动性的减少,再叠加内外部经济运行情况,从指数表现来看,存在一些波动,也没有如大家期待的那样走出“政策底”“业绩底”等。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获得感有所下降。

对此,何海峰建议首先要完善相关制度、规则、措施,加强保护、执法等。他指出,我国的投资者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过去是“二八”分,即中小投资者占80%,但现在中小投资者比例已经下降,约为60%,“有更多的机构投资者代表着一种改善”。

其次,要对投资者加强相关教育,包括普及金融知识,帮助投资者了解信息和渠道、做好心态和心理建设。

“我国投资者结构已改变,更多机构投资者是一种改善”

”要建设金融强国,金融就要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一目标,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何海峰认为,要建设金融强国,金融就要发挥强大的作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

“要发挥这种能量取决于两点:一是结构,二是运行机制,”他解释说,从结构上来说,我国的金融体系结构不完全合理,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占比很大,资本市场占比只有3%左右。从连接和运行机制上来说,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了金融机构的定位和治理、金融法的建设等,“有了结构和运行机制,就可以保证功能的发挥”。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是共生共存的关系。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何海峰表示,政策工具是实现目标最重要的手段,要与时俱进,“我们过去强调数量型工具,后来发现可能已经过时”。

他补充说,数量型工具适应的是我国从农业经济到工业化的过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工业化、信息化甚至数字化的过程,业态、商业新赛道很多,同时还要承担整个社会公平、普惠的发展,所以就需要开发出更多的结构性政策。例如,针对科技创新、防止返贫、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政策。

除此之外,还要将数量型工具转向价格型工具,让价格机制,即利率走廊的空间,更能反映出自然利率的水平,这也能让市场更好地反映资金价格信号、引导资金配置。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变得愈发复杂,金融亦会受到影响。

何海峰认为,中国金融要走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三化”道路,但更要的两点要求是:第一,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第二,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他举例说,我国间接融资占比90%以上,但我们不能弃银行于不顾,直接去发展证券、基金类机构,我们还要发挥间接融资“主力军”的作用,加快培育“生力军”,让“生力军”来支持科技创新,支持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