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中药时为何不能随意加糖?因为糖也是一味中药……
2023-09-02 23:00:50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早在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小建中汤里,就有“饴糖”这味中药。
据考证
饴糖是以淀粉质的粮食谷物(糯米、小麦、玉米等)为原料,经发酵糖化而成的食品,味甘,性微温,入脾经,能够补虚乏、养脾胃。
从传统中医药理论来看,糖一直都是一味药,在组方配伍里加糖,不是为了调味,而是为了功效配伍。
糖会抑制中药汤剂中某些退热药的药效。比如红糖性温,具有补血散瘀、暖肝祛寒等功效,适合贫血儿童食用,但如果患儿正值外感高热时,则不宜在治外感的汤剂中加温性的红糖。
糖会干扰人体对中药汤剂中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糖还会分解某些中药的成分,如糖可以解除马钱子的部分功效。
有些药物虽苦,但苦味起着一定药理作用。
苦味可以刺激消化道腺体分泌,如果嫌药味苦而加糖后饮服,这种作用就减少或消失,药效也受到了影响。
例如瓜蒂散是一种苦味催吐剂,以苦味刺激舌头上的味觉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呕吐,如果加糖服用就有可能使药物失去药效。
所以,大家不妨在医生开方时,询问一下能否加糖,加什么糖。
面对难以忍受的中药的苦味,可以试试将药液的温度控制在15℃~37℃,可防止烫嘴,并减轻苦涩之感。药液入口后,最好迅速含咽于舌根后部,并自然咽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
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药的服用力求干净利落,快速服下。服药后再喝适量温开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