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兴起后,体育旅游新专业来了
转自:上观新闻
CityWalk(城市漫步)、特种兵旅行……这两年,与“行走”有关的体验意外火了。徒步更是从曾经的小众运动,发展成了新的流量密码。户外行走为何变成一种大众潮流?还有哪些需要我们深入讨论的问题?对此,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上海体育大学副教授、体育旅游专业负责人林章林博士。
记者:您曾在旅游领域的政府部门工作十几年,如今是高校体育旅游专业的负责人,您如何看待徒步运动在年轻人当中的影响力?
林章林:如今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旅游需求,更愿意去探索新玩法,希望在运动、旅行的过程中学习技能,拓展见识,丰富生活。
我们现在所说的徒步,包括了体育和旅游两个不同的视角,可以放在户外运动更大的范畴来理解。登山、涉水、攀岩等“特种旅游”项目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而这些项目在运营中都存在危险性,一些甚至属于体育高危项目范畴。因此在体验乐趣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安全防范。
记者:徒步等户外运动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如今是否有统一的管理规范和行业标准?
林章林:如今,户外徒步还处于兴起、逐渐蓬勃发展的阶段,全国的资源类型丰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省市依据各自的特色制定过地方标准。从旅游层面来看,安徽、浙江等省份都出台过关于徒步旅游的服务规范,涵盖了安全防护要求。上海关于露营、房车旅游等也都有自己的地方标准。尽管上海本身缺乏登山的地形条件,但在都市旅游、CityWalk大发展的今天,探索制定城市徒步旅游的相关标准也是有可能的。
从事户外运动的俱乐部有一部分是以旅行社的模式进行注册。而旅行社的管理规范缺少针对户外运动的相关技能规范要求,很多俱乐部的教练会去考中国登山协会的户外指导员等证书。随着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体育、旅游等部门在管理规范上也会不断完善。我们也正在探索形成关于户外领队的相关技能及服务规范。
户外运动要更好地行稳致远,一定要将其发展纳入更高视野,归结为产业,并纳入国家宏观政策层面。
一个产业在发展后,更具备形成统一管理规范的条件,参与者和管理者都要对产业规范形成共识。期待户外产业早日出台相应的产品标准、服务体系、管理标准等,促进它更为健康地发展。
记者:2019年,上海体育大学新增体育旅游专业,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开办此专业的学校。这透露了什么信号?
林章林:其实,市场不成熟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成熟、合格的相关人才。旅游从来不缺市场,但在“特种旅游”的环节中存在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缺失的状况。比如,导游不具备户外领队的技能。全国开办的旅游院校和专业,毕业生大多都有策划路线、组织、沟通等能力,但很多人本身不具备户外运动的专业技能。
在户外运动这个范畴内,旅游和体育需要相向而行,旅游要拥抱户外运动的专业性。体育旅游新专业就要求学生本身技能强,掌握带团、运动、野外救助等技能,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全国目前有12所院校开办该专业,我们希望这样的专业更多地为户外运动等做好人才储备。
记者:在您看来,未来的体育旅游还会有哪些新的打开方式?
林章林:体育旅游的发展和时空观、消费观等交织在一起。比如说,一些年轻人不再是朝九晚五制的工作,活动范围很广,不受地域限制,他们会跟着赛事去徒步、去旅游等。新生代家长的教育理念更加多元化,他们希望孩子不只是获取书本知识,而是可以通过参与户外、研学、旅游等活动增长见识、提高综合素养。
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往往是一类产品,而体育旅游是一种潮流和趋势。就像徒步是户外运动的细分领域,今后的体育旅游会有更多的细分分支,每个项目都有对应的受众群体,比如桨板、陆冲等运动也有自己的受众。
在去中心化的旅游时代,不同人群有各自的喜好,彼此之间又会产生交集,“体育+旅游”的模式应适合这种形态的发展需求。
(文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栏目主编:龚丹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