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全会《决定》名词丨什么是专精特新?
转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编者按
为了深化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有关名词的理解与掌握,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官微推出专栏《读懂全会<决定>名词》,结合《决定》配套辅导读本,邀请中央党校各领域学者及专家,对这些名词进行深入阐释,供大家学习参考。
专精特新
名词解释
专精特新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强的简称。“专”,即专业化,强调顺应产业分工,聚焦细分领域,心无旁骛、坚守主业、深耕细作。“精”,即精细化,强调企业管理精细精益、产品服务精致精良、技术工艺精益求精。“特”,即特色化,强调技术、工艺和产品等有自身独特优势,掌握“独门绝技”。“新”,即创新能力强,强调以创新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持续开展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力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
——选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决定》原文出处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专家解读
蔡之兵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如何理解“专精特新”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专精特新”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强的简称,其目标是引导中小企业形成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的发展理念。自2011年工信部首次提出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以来,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
从“专精特新”的各自内涵看:“专”,即专业化,强调企业应顺应产业分工,专注核心业务,聚焦细分领域,心无旁骛、坚守主业、深耕细作,助力企业在产业链的某一环节中占据主导优势。“精”,即精细化,强调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应坚持精细思维,在企业管理上坚持精细精益、在产品服务上实现精致精良、在技术工艺追去精益求精,打造企业的质量优势。“特”,即特色化,强调企业应该重视利用特色资源、特殊工艺、特殊技术、特殊配方或特殊原料进行研制生产或者提供独具特色的产品或服务,打造独特性、独有性、独家生产的企业品牌,形成企业的比较优势。“新”,即创新能力强,强调企业应以创新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开展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确保企业能够向市场持续提供新产品、新创意、新模式,壮大企业的竞争优势。
从“专精特新”的相互关系看,专精特新并非相互独立的个体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在“专精特新”四大要求中,“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持续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是确保企业始终占据市场竞争优势并不断迈向更高水平的根本前提。“专精特”则是实现“新”的主要方式和重要路径,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源于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过程都孕育着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机遇和渠道,持续提高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水平,将为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既是助力中小企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宏观经济高质量转型的重要支撑。在微观层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助于形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合力,稳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在宏观层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形成新的增长动能、新的产业载体、新的市场模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学习时报社出品
策划:何忠国
监制:李 莹
责编:李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