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数字化办案辅助模型,上线啦!
转自:上观新闻
为进一步唤醒检察数据这座沉睡的“富矿”,通过数字化办案辅助模型有效助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近日,上海检察机关在继危险驾驶案件模型上线后,开发的故意伤害数字化办案辅助模型,进一步拓展了检察人员办案的“脑”“眼”“手”。
——智慧之“眼”——
是否存在“凶器”?
是否“被害人存在过错”?
是否已达成“赔偿谅解”?
......
当受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时,以上这些问题往往需要承办人阅卷后才能发现。现在通过“故意伤害数字化办案辅助模型”,利用大语言模型文本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可在受理案件后立即从公安机关移送的电子卷宗中,自动发现定罪量刑的要素。通过模型自动识别、提示功能,帮助承办人在收到案件后第一时间聚焦案件焦点,预设处理方案、解决核心问题,更好地实现案件“办得精”。
——数字之“脑”——
“酒瓶”是否属于“凶器”?
“被害人先动手”是否认定为
“被害人存在过错”?
“存在赔偿协议”是否就可以认定为
“达成赔偿谅解”?
......
这些在故意伤害案件办理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不仅需要办案人员综合全案事实、证据、情节进行细致分析,同时还需在自行检索类案的基础上作出判断。然而,传统的类案检索方式的精准度不高、匹配度不足、参考性不强,从而让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案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故意伤害数字化办案辅助模型”借助大语言模型,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等底层技术与算法模型相结合,自主学习历史案件文书材料,将“凶器”“被害人过错”“家庭纠纷”“债务纠纷”“赔偿谅解”等问题自动识别、分类标注,并从历史案件库进行搜索,自动根据个案焦点问题,推送类案,供承办人参考、作出决策,助推实现案件“办得准”。
——智能之“手”——
承办人作出决策后,模型通过抓取案件中的嫌疑人信息、案件事实、证据种类、量刑要素、审查结论等相关信息,自动生成法律文书。目前该模型已实现符合个案特征的《起诉书》《不起诉决定书》《送达回证》等文书自动生成,准确率达90%,辅助文书“写得好”。
检察官感受
顾斌I奉贤区院第一检察部主任
故意伤害数字化办案模型,首先,能向检察官推送规范、精准的量刑建议,帮助检察官全面充分考虑各种量刑因素,推进类案处断的尺度均衡,提升司法公正水平。其次,能一键生成法律文书,把一线检察官从繁琐的基础性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上来。
徐家鹏I徐汇区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
故意伤害数字化办案辅助模型现在已经成为了我的“数智化助理”,身边的同事都在用,我们可以用系统来辅助完成对案件的事实梳理、对量刑的思考以及文书的撰写等工作,有效地节约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陈朝铭I徐汇区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作为一名助理,故意伤害数字化办案模型对我来说不仅是辅助,更可以通过它来学习:一方面,通过类案推送,了解历史案件的事实、证据认定、裁判规则;另一方面,对于拿不准、易忽略的量刑情节,模型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帮助我查漏补缺。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