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与三个保罗

2024-09-02 17:33:35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槽边往事

成功学与三个保罗

我的长期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在我笔下会频繁提到三个保罗,根本不理会阅读量高低,广大读者欢迎与否,三个保罗随时随地可能出现。其中有两个保罗出现得比较频繁,一个是风险投资家、前程序员保罗·格林厄姆,一个是作家保罗·奥斯特,最后一个出现得少些,但位置也很重要,他就是画家保罗·塞尚。

他们的出现和写公众号、博客的原则是完全背离的。这些原则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想自己的文章无人问津,那么就不要去写那些读者不感兴趣的话题和人物。那么,为什么我能无视这样的原则?这算不算是一种作家的任性?

如果你现在也在茫茫网海里焦虑地自问“我究竟要写到什么时候才能出头啊”,那么,希望你能继续看下去。不过照理来说,以你的焦虑程度,看过第一段你就已经关闭页面,错过了后续的内容。

首先,让我坦率地说,现在我要写一篇10万+以上的文章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毕竟我也写了那么多年了,知道怎么写文章,知道写怎样的文章,对于读者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但是如你所见,我的一篇文章平均三四万阅读,从数据上看甚为边缘,甚为过气,甚为无力。因为这是我的个人选择,我选择只有一两万人愿意读的话题,选择陪伴两三万人变成他们的日常读物。

这种选择背后,是我的个人价值判断。大部分读者不喜欢保罗·格林厄姆的博客文章,但是我还在持续翻译。他的那本《黑客和画家》我推荐和引述过许多次,但这本书到今天都依然是小众书籍。按照有读者发来的留言说:买来了许多年,一直看不进去,前几天一位做技术的年轻同事离职,把这本书送给了他,希望他能看得进去---这是大部分读者得到这本书之后的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不需要。保罗·格林厄姆是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人,最后成功赢得了他的个人独立,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心愿活着。那么,这样的一个人他所在意的问题,他所考虑的问题,乃至于他考虑问题的思想框架,大部分人都不会遇见,在生活里,在工作中都不会遇见。他们的首要问题不是去独立,而是去合群,然后在合群里为自己多少赚点好处。所以,大多数人看不进去,不是理解力的问题,而是不需要,就像是我没孩子,我就不会关注奶粉冲泡好之后用手背还是手心去试温度,一本育儿手册全天下人手一本,奉为圭臬我也没兴趣去读。

与此同时,每次我在文章中提到保罗·格林厄姆,推荐分享他的最新博客,留言区里会有极少数人非常激动,说还看了他的哪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云云,感觉就像是在整个互联网上,好容易找到了一个能和自己聊聊保罗·格林厄姆的人一样。

那在我看来,少数人群阅读之后产生这种激动人心的效果,它的价值要高于任何一篇我写的10万+文章。大多数人不需要保罗·格林厄姆,那是此时此刻。但是人生那么漫长,个人的发育那么曲折,我怎么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是否会需要保罗·格林厄姆,会需要他的思考方式和框架?届时,他们知道在我这里能找到,那么,我就对他们做了一件拥有长久价值的事情。所以,我不担心大家现在不愿意看,我担心大家需要看的时候想不起我来。只要第一个念头想起的是我,那么我在互联网世界里就总能有一个位置。

做一个每次表演座无虚席的名角,人人都那么想,但是人人都做不到。但是,人人都可以做一个互联网世界里的关键信息节点,在你这个节点之后保管着一批有价值的信息。去做一个钥匙人(KeyMan),这样也足够一个人在互联网上安身立命了。想要的做不到,能做到的不想要,看不上,这就是很多痛苦的来源。

保罗·奥斯特是另外一回事。在互联网上写书评,写读后感的人很多,都想建立某种个人权威。但是你去观察,人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版社在推新人,他抢一本去读,读完了去写。诺贝尔奖一年发一回,他现时看完得主的作品,读完了去写。小说改编的电影成为现象级大热,他赶紧去找来原著,读完了连带影评一并写了。这就是奔着10万+阅读的读法和写法,问题是读者能看出来,问题是阅读需要时间去沉淀。

我反复写保罗·奥斯特,是因为我喜欢这个作家,而且我读了几乎每一本他在大陆出版过的书。无论他活着还是死去,无论他拿奖还是没拿,都不影响我缓慢而坚决地一本本看完他的书。于是,如果说所有写书评的人彼此构成竞争关系的话,那么我选择了一种既能欣赏作品又能避开竞争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专研一名作家的所有作品,我在特定领域内变成了一名小众专家,基本上不存在竞争者。

这里面道理说穿了并不复杂: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富春小学五年级二班第四小组左手滚铁环距离大赛第一名,那也是个第一名。它肯定不如云南省小学生数学竞赛第一名,但那个第一名只能有一个。而类似它这样的第一名可以有无数个,且并不难达到。

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做过一次类似的事情,比如说通读所有保罗·奥斯特的作品,就会获得一种难得的从容。不需要去抢第一个,去抢一锤定音,去做盖棺定论人,那么人就可以享受阅读快乐,就有希望深入作品。就像我读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一样,大部分文艺青年都读过了,甚至都写过读后感了,一点不影响。我什么时候读完,觉得好,那我什么时候写我的文章。读书又不是争头香,写文章又不是赛龙舟,急什么呢?自己慢慢读,读完了觉得喜欢,写自己喜欢的理由,这样的文字也会更有价值和更有生命力一点。

保罗·塞尚又不同于以上两位。他是一大类资讯,一大领域的钥匙人(KeyMan)。从他这里,开启了当代艺术之门。他是艺术家中的艺术家,无数艺术家的艺术之父。你可以今天写抽象派,明天写抽象表现主义,后天写装置艺术,大后天写年轻当代艺术当红炸子鸡。但是写和不写差别并不大,因为许多人都能写,也都在那么写。

我对艺术完全没有多少天赋,尤其不大理解和接受当代艺术。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和研究保罗·塞尚。按照我的想法,如果我能弄明白他在干什么,那么我就能拿到通往当代艺术宫殿大门的钥匙,可以继续深入下去。作为写作者而言,如果我想要同那批艺术爱好者对话沟通,那么我同样需要一张入场券或者是投名状,证明我还值得他们花时间聊一聊。

成功学与三个保罗

(摄于波尔多)

成功学与三个保罗

(摄于布鲁日)

所以我经年累月试图理解什么叫做不同色彩占据不同空间,并且表现出不同的体积和质量来。甚至在旅途之中,不断去找寻现实中的例证,直到我觉得自己已经有点开悟,真正看到了色彩的体积、质量,它们纠缠在一起时的重心偏移,以及人类眼中更为“合适”的比例关系,哪怕在现实世界中看起来有些扭曲变形。

才华是不可信的,灵感是不可信的,有些时候必须在关键事件、关键节点上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否则就是没有入门。而作为写作者,你不能总是用感性去直接涂抹,用“我个人觉得”来讲述一切,在自己所不理解的事物上搭建语言的迷宫,用炫目的视觉效果掩饰自己就是个外墙装修犯。

当然,写保罗·塞尚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读。但还是那句话,对于极少数喜爱保罗·塞尚的人来说,能产生共鸣就是有价值。对于那些有天突然看进去保罗·塞尚作品的人来说,知道在这里能找到类似的亲历,就是有价值。

所以,一个保罗可能不够,三个保罗加在一起,写他们的文章加在一起,以及因此而吸引来的三个小众人群加在一起,那就会产生一些变化。无论你写什么,你都会和其他写作者有一点不一样,产生的阅读效果也会有一点不一样,整个留言区也会变得很不一样。当有了那么多不一样的时候,你就是互联网上的一道风景。通过你,人们连接特定资讯、特定体验、特定人群。更重要的是,这种连接并不会在当下发生作用,而可能在遥远的未来,当某个人所有缘分具足的情况下,他会发现一切都为自己准备好了。这种自己是100%的感受,和自己是10万分之一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三个保罗还是会反复出现,将来我发现了其他保罗也不一定。你现在不感兴趣,完全读不进去没有任何问题。你可以这么理解:这是我为未来的你提前写好的文字。如果我要追求写作的自我感动的话,那我会把这句话打印出来贴在我的电脑边上。

题图标题:《日落》

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

AI算法提供:MidjourneyV6.1

Prompt:Filagreedesign::1EncausticWatercolourclipartchildrenphotorealisticillustration::1--chaos30--ar9:16--styleraw--p --stylize1000 --v6.1

成功学与三个保罗

《通俗版马蒂斯》

云烟楼月饼生产截止时间:仅剩8天

传统滇式月饼生产接单已经截止,有货继续售卖,无货下架。

提醒一声:每年中秋节人们总是默认时间还早,不忙买月饼。但是我们的合作厂商并不是产生到中秋节前一天---月饼师傅们也要过节,也要放假,节前就要清洁和维护好机器。所以,月饼生产总是会提前结束。而每一年也总是有人赶晚一步,临过节跑来问:为什么没有了?现在生产商已经提供了今年的停产和截单时间,如果想要购买还请趁早,晚了就得比拼运气或者等下一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