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个月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超8400亿元,哪些产业领域是重点?

2023-10-12 06:08:57 - 华夏时报

前8个月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超8400亿元,哪些产业领域是重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徐芸茜见习记者刘昱汝北京报道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消息称,今年1至8月份,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超8400亿元,同比增长约30%,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有力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是今年行业的重点布局。

这15个产业领域是重点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规模由0.7万亿元增长至1.5万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由12.8%提升至27%,投资规模增长115.2%,年均增长28%。

据了解,近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超过40%,在全部投资中的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国资委明确提出,力争2023年中央企业制造业新增投资比重达到13%,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事实上,对于中央企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官方已不是第一次提及。

今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上,首次透露将积极研究出台支持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随后,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启动、“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数”等相继落地;近期,国资委党委又多次召开会议,强调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国务院国资委正在部署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此,经济学家、闽江学者孙飞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首先,国家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示了中央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高度认知;其次,强化中央企业发展的动力与后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为了增强中央企业的动力和后劲、推动企业优化创新转型升级,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市场挑战;再次,明确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推动重点产业领域的高能发展。国资委重点提及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产业领域,说明这些领域具有战略地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也有专家人物,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规模有望超过万亿大关。

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正加速布局。

记者发现,有的企业明确了量化的发展目标,有的企业打算在既定方向持续发力,还有的企业在筹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

中国联通表示,在新一轮改革提升行动中,已经明确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要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目前公司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等;国投集团则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在生物制造、生物育种、新材料、新能源、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投资布局;中国国新也正在积极筹设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且有望在年内完成筹设和启动运营……

数据显示,近十年,中央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过6万亿元,拥有研发人员119万人,建有国家级研发平台759个,创新成果高效能产出,创新生态全方位优化,在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基础零部件等领域突破一批短板技术,在相关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家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记者还注意到,今年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了“一利五率”考核指标的概念,据国资委研究中心撰文称,国资委进一步优化完善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将“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保留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四个指标,用净资产收益率替换净利润指标、营业现金比率替换营业收入利润率,引导企业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效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不断提升资本回报质量和经营业绩“含金量”。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有望在年内启动运营,更多支持引导政策也在酝酿中。

“下一步,国资委将推动中央企业在转型、投入、创新、协同四个方面下更大功夫,共同走出一条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第一,深化转型升级。打开格局、转换思路、突破路径依赖,从更高维度更广视野谋划企业未来发展道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升级,加快形成更具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业务布局和结构;第二,加大资源投入。坚持长期主义投资,加大多元资本投入,发挥关键人才作用,加强高能级平台建设,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尽快形成体系化产业布局,切实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和产业安全;第三,强化创新支撑。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用金有机衔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创新动力不足障碍和成果转化应用瓶颈,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和技术储备基础。围绕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动力,在市场机制、管理体系、包容机制等方面持续优化完善,构建更加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第四,广泛融通合作。系统推进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优势,建立大中小企业有序竞争、融通发展的新格局,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责任编辑:徐芸茜主编:公培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