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画相宜传播非遗文化 追溯浙派古琴的陕西基因

2023-10-12 10:35:43 - 西部网

音画相宜传播非遗文化 追溯浙派古琴的陕西基因

音画相宜传播非遗文化 追溯浙派古琴的陕西基因

近日,“2023中秋国庆潼关古城游园赏月会暨2024陕西网络春晚国风汉服大赛”在陕西渭南潼关古城举行。百余名嘉宾欢聚一堂,共度中秋之夜。国风古韵、吟诗抚琴,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古琴学会会长陈斌在活动上雅兴抚琴《阳关三叠》,悠悠琴中音,声声故人情,带领嘉宾感受古琴跨越千年的魅力。

古琴演奏《阳关三叠》

陈斌师从浙派古琴名家徐晓英,兼学各派技法。他在现场接受采访时介绍到,20世纪30年代,浙派古琴大师徐元白曾登上了西岳华山,他看到眼前松涛迎风,奇石耸立,于是拿出古琴畅快淋漓地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一曲终了,意犹未尽,他又在石头上刻下了:“浙东徐元白抚琴于此”九个大字的摩崖石刻。随后,徐元白大师传艺于华山玉泉院闵智亭、浙江衢州徐晓英。陈斌在现场为大家讲述了浙派古琴与陕西的历史渊源:“作为徐晓英老师的学生,今天在华山与黄河之间奏响千年非遗,也让浙派古琴艺术再次回到它落地生根的福地,希望通过古琴绘画、古琴演出、古琴展览等多位一体的方式,把古琴这项国家级非遗发扬光大”。

音画相宜传播非遗文化 追溯浙派古琴的陕西基因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琴居“四艺”之首,是古代文士必修之器,也是孔子办学“六艺”之一。数千年来,琴与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孔子、蔡邕、嵇康、苏轼等都以弹琴著称。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没有一件乐器可以与古琴相比。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中,古琴出现频繁。晋顾恺之的《斫琴圖》、宋赵佶的《听琴图》、元赵孟頫的《松荫会琴图》、明唐伯虎的《雪山会琴图》、仇英的《柳下眠琴图》、杜堇的《梅下横琴图》、清黄慎的《携琴访友图轴》、郎世宁的《弘历观荷抚琴图》不胜枚举。

音画相宜传播非遗文化 追溯浙派古琴的陕西基因

多年来,陈斌一直通过传播古琴艺术、创作古琴人物绘画、策划组织古琴演出展览传承这项非遗艺术。他的古琴画系列笔简意远,笔墨潇洒淡逸,颇有元人风格。画中的古人瘦骨清像,仙风道骨,很有隐者之风,他将古人那种愿意隐遁山林的性格和内在思想,潜移默化地融入在画面的一枝一叶之间。古琴是贯穿他这组作品的文化符号,无论是在《抚琴动操天地间》中,还是在《秋声秋色总关情》《素洁如莲》中,古琴都是画面中人物身份的道具,来陪伴和抒发主人的情怀。

音画相宜传播非遗文化 追溯浙派古琴的陕西基因

音画相宜传播非遗文化 追溯浙派古琴的陕西基因

中国古琴绘画发展到今天,意境、境界、精神指向是现代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在古琴绘画中,琴不是一件寻常的乐器,也不是一个绘画的题材,更多是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的一种象征。

编辑:高佳槐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