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打造公共就业服务新格局

2024-10-12 14:10:37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白马桥乡的一间厂房里,工人们正聚精会神缝制皮球。一位大姐表示,“在就业之家上看到了招工信息。这里离家近,还管饭,按件数算工资,有两毛一件,也有五毛一件,基本上每天能做两百个。”开业至今,这家体育用品公司已经吸引6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作为传统的外出务工大省,如今,越来越多的江西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就业之家功不可没。自去年11月启动实施,江西全省已建成1.19万余家5+2就业之家,实现了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发区和大中专院校(含技工院校)全覆盖。

政府市场融合、线上线下一体,公共就业服务的转型升级,正成为推动江西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人找岗位便捷、岗位找人精准

数字赋能做强线上服务

打开“江西就业之家”微信小程序,“找工作、找培训、助创业、享服务、发布台”五大板块清晰明了。在“找工作”板块,高校毕业生、技工院校毕业生、大龄劳动者、社会求职者四类求职主体功能设置各具特色。其中,大龄劳动者界面还进行了适老化设计。

更为重要的是,在就业之家线上平台,求职者能够接触到江西全省各层级各类型的招聘信息。“根据自己的身份,选择心仪的城市、行业等,就能迅速筛选合适岗位进行报名,非常便捷。再也不用同时关注多个招聘网站、公众号,省心省力。”多位求职者反馈,就业之家极大提高了信息检索效率,减轻了求职负担。

便捷、集成、高效的背后,是江西省高位谋划,将打造就业之家作为全省重点工作统筹推进,打通各层级、各部门壁垒,创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协同作战。

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组织、统战、政法、民政、工会、妇联等17家省直有关单位和各设区市人社部门意见建议,召开多场省、市、县、乡、村五级和开发区、大中专院校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江西省人社厅牵头起草了就业之家实施方案,并与省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发文,形成全省共识,凝聚全省力量。

建设思路逐步明确:以促进供需匹配为关键,以夯实基层服务为基础,以强化数据赋能为支撑,构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精细化服务”的政府市场融合、线上线下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在共青铁路工程技工学校,很多学生通过就业之家平台了解到家乡的岗位信息,甚至帮助父母找到了工作。在余干县,54岁的退捕渔民张国忠几年前决定养殖黄鳝,“前期投入大、成本高、回本慢,今年资金不够了。”窘迫之际,在村干部帮助下,张国忠通过就业之家平台申请了贴息贷款,缓解了压力。今年以来,余干县共向43名退捕渔民养殖户发放贴息贷款870余万元。

就业之家线上平台从无到有,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集成并举,应用场景日趋丰富,正逐步实现“人找岗位便捷、岗位找人精准”。截至今年6月中旬,平台访问人次达3259.9万,在招企业10.08万家,累计意向沟通对接106.42万人次,1.03万人次通过平台报名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

快递站、银行、商超、种养基地……成了就业之家

因地制宜铺设线下网点

在共青城市,105国道旁,“燕坊村快递服务站就业之家”的招牌格外醒目,门口还对就业之家服务事项、工作人员、就业信息进行了公示。原来的快递物流中转站,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就业服务站。

走进快递站,江西就业之家信息发布大屏、刷脸求职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快递站负责人吕燕燕身穿印有“就业之家”标识的蓝色马甲,正热情地向附近村民介绍最新的就业岗位。

这家快递站虽小,却能够辐射两个工业园区、三县四村的物流、人流。“我这里每天快件量有200余件,高峰时期取件人数能超过100人,对周围情况也比较了解,平时就有很多人托我找工作。很乐意有更多机会帮助大家。”人流量大、交通便利、信息多元,快递站成了打造就业之家的不二选择。

通过“提升、置换、联营、打通”等多种形式,江西以低成本、集约化为目标,聚焦集中居住区、重点商圈、产业园区、交通枢纽等区域合理布局,将就业之家广泛、灵活地建在银行、邮政网点、商超、快递站等各级各类基层网点上。

新余市高新区、抚州市、吉安市吉州区习溪桥街道等地探索与银行共建就业之家;鹰潭市探索“民宿贷+”模式;九江市永修县三角乡打造稻虾种养+就业之家;江西财经大学就业之家建成双选招聘大厅、专场宣讲室等10多个公共就业服务点,在全校新设立10个特色生涯咨询工作室……通过就业之家,江西已建成城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和农村15公里就业服务网,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持续扩大。

公共服务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协作。江西正在探索“政府建设、市场运营”“市场建设、政府补贴”“市场运营、政府购买”等多种合作模式。

在共青城市高新区就业之家大厅,几个年轻人正向工作人员咨询岗位情况。该就业之家在原市级就业服务中心基础上改造升级后,由人力资源公司负责具体运营。大厅内企业洽谈室、人力资源公司工作室、直播间一应俱全。工作人员表示,每场带岗直播结束后,很多网友私信进一步了解岗位情况,反响很好。

通过岗位招聘、购买服务,协调网格员、社区(村)干部、教师等人员参与就业之家工作,江西省各级各类就业之家工作人员总数达15700余人,工作队伍持续壮大。

精准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创新方法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余干县玉亭镇眠山村是一个城中村,这里坐落着江西省重点中学——余干中学。一大早,陪读家长鲁达给读高中的女儿做完早饭,就步行到村口的五嫂服饰加工厂工作。“在这儿时间自由,不耽误照顾女儿,每天还能赚200多块钱。”

陪读家长常年坚守,劳动力充沛,独特的区位优势吸引着服装厂、电子厂、年糕厂等“微工厂”陆续落户眠山村。企业有用工需求,陪读家长也有工作需要。双向需求驱动,眠山村就业之家搭了鹊桥。通过摸排企业群众具体情况,就业之家为“陪读妈妈”量身定岗,发布就业信息300余条,提供就业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180余人次,如今已经成功促成70余人上岗就业。

景德镇市珠山区里村街道个体工商户较多,需求集中且特点鲜明。街道就业之家联合工商部门设立营业执照办理窗口,实现了“营业执照办理—创业补贴申领—岗位需求提供”一条龙服务。

在赣州经开区凤岗镇,就业之家以“政府+商会+人力资源机构+企业”模式,重点围绕残疾人就业打造特色服务。

萍乡市开展“百人进百企”行动,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长效机制,选派百名懂政策、精业务、强服务的领导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走访百家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重点企业,深入一线宣讲解读人社政策等。

……

走进校园,当同学们正积极准备秋招,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王晶科已经提前签约江西鸿曌服装有限公司。这份幸运得益于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

“通过就业之家,我们邀请企业人员到校授课,送学生到企业实践,根据企业和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培养方案,很多学生早早就被企业锁定。”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党委书记肖接增表示。

“以前我们和企业洽谈合作,邀请企业到学校开招聘会,主要基于私人交情。现在,教育部门、人社部门、园区、企业都给予了学校很大支持,沟通、对接、合作非常顺畅。”肖接增介绍。

从线上到线下,从一块牌子、一个场地到一个体系、一项工程,通过政府促进与市场导向并重、需求引领与供给优化并举,就业之家解决了长期制约公共就业服务的平台载体短板问题,正在打造江西公共就业服务新格局。(本网记者孔丽娟编辑张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