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自译歌德诗句

2024-10-12 18:00:13 - 北京晚报

郑延国

1880年,辜鸿铭结束了长达十四年的留学生活,揣着博士文凭,从欧洲返回出生地马来西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前来谈判的外交家马建忠,两人一见如故。马建忠侃侃而谈,向辜鸿铭历数中国的著名典籍,使他对中国文化生出无限的向往。

1884年,辜鸿铭终于踏上祖国的大地。次年,他被揽入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府,为“洋务派”推行新政出谋划策。1893年,他出任武汉大学前身——自强学堂的方言教习。1907年,他调任外务部员外郎,人称“辜部郎”。

1910年,辜鸿铭以“汉滨读易者”为笔名,出版了笔记小说《张文襄幕府纪闻》。在文中,他引用自译的歌德诗句,以增强文章的气势与权威,文曰:“‘唐棣之华,翩其翻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余谓此章即道不远人之义。辜鸿铭部郎曾译德国名哲俄特《自强不息箴》,其文曰:‘不趋不停,譬如星辰,进德修业,力行近仁。’卓彼西哲,其名俄特,异途同归,中西一辙,勖哉训辞,自强不息。可见道不远人,中西固无二道也。”

“‘唐棣之华,翩其翻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出自《论语·子罕》。唐棣是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落叶灌木。用白话翻译一下:“‘唐棣的花朵,翩翩翻转。难道我不思念你吗?只是因为太遥远了。’孔子说:‘那就是不思念。如果思念,有什么遥远的呢?’”要是动了真格思念,哪怕万水千山,也会拼死拼活地赶过去,怎能嫌远?

文中的“俄特”,即歌德。曾有人认为《自强不息箴》源自《浮士德》结尾处天使所唱颂歌,后经冯至、杨武能等学者考证,《自强不息箴》其实是歌德的一首小诗《温和的警句》(ZahmeXenien)。辜鸿铭将其译为“不趋不停,譬如星辰,进德修业,力行近仁。”再用白话翻译一下:“像星辰一样,不着急,可也不休息,各人去绕着自己的重担旋转。”

1917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辜鸿铭为教授,来北大开设英语、英国诗歌等课程。辜鸿铭上英语课时,曾直言不讳地宣称:“所以学英文者,冀将我国温柔敦厚之诗教,化谕西夷也。”这分明就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先声。他上英国诗歌课时,会结合英国作家的作品,找出一部中国作家的作品,两相比较。他曾将弥尔顿的长诗《利西达斯》(《Lycidas》)比作《离骚》,视杜甫为“中国的华兹华斯”;毋庸置疑,这完全是“比较文学”的发端。

就翻译而言,辜鸿铭不仅翻译了德国诗人歌德、英国诗人柯珀的诗歌,还把《大学》《中庸》《论语》等中国古代经典译成英文。

李大钊认为中国能出现辜鸿铭,“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如此铿锵有力的表白,说明辜鸿铭先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值得永远铭记的人物。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