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必达诺如山 勠力攻坚护蓝天——河北邯郸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实现“退后十”的背后
分享“邯郸蓝”图片,曾是前些年邯郸市民陈亚丽微信朋友圈的重要内容,可2021年她却很少发此类照片。“空气质量越来越好,抬头常见蓝天白云,自然很少发了。”
来自邯郸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邯郸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81,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倒排第15,同比下降19.8%,改善率全国正排第一;PM2.5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SO2浓度为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4%;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6项污染物绝对值排名均退出全国后十位,全年优良天数达245天,同比增加20天。
作为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这一成绩尤为不易。由于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邯郸空气质量曾多年徘徊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十位”,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把空气质量‘退后十’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以背水一战的决心,推进精准治污、科技治污、铁腕治污,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让百姓享有更多蓝天白云、皓月繁星。”邯郸市委书记张维亮说。
精准治污,分级管理避免“一刀切”
“2号烧结机二氧化硫排放1.8微克/立方米、颗粒物2.2微克/立方米、氮氧化物15微克/立方米,分别低于35微克/立方米、10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的超低排放限值。”2021年12月28日,武安市新兴铸管有限公司智能管控中心内,公司能源环保部部长辛景昌指着电子显示屏上的实时数据介绍道,“各项数据一旦接近限值,系统会自动预警,企业将第一时间对症施治。”
2021年,新兴铸管投资3亿多元,对67项环保治理设施进行优化升级。因环保治理成效好,公司被评为环保绩效A级企业,日常生产基本不受影响,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可采取自主减排措施。
“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邯郸坚持问题精准、时间精准、对象精准、措施精准,对钢铁、焦化、水泥、陶瓷等重点行业的576家企业实行环保绩效管理,根据不同等级执行差异化减排政策,让环保治理投入少或不投入的企业“干瞪眼”,投入多、治理效果好的企业少受限甚至不受限。
“把精准理念融入大气污染防治方方面面,以大气污染防治方案为例,前些年只有年度方案,2021年则是按季度制定方案,特别是秋冬季关键阶段,方案细化到每个月,一天一天算,一小时一小时拼,一微克一微克降。”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根虎介绍,该市重点实施钢铁企业整合重组、工业污染治理等八大攻坚战,对PM2.5、PM10、SO2等6项主要污染物分别制定“退后十”具体管控措施,以提升“单科成绩”确保“总成绩”。全市20个县(市、区)被划分为5个重点区、5个周边县(市、区)和10个其他县,分类精准考核。
加油站分级管理,有效管控油气污染;对74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分级评定,严查弄虚作假行为,处罚检验机构5家24万元……邯郸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靶向发力改善空气质量,避免“一刀切”。
既提升百姓蓝天幸福感,又保企业稳定发展。邯郸对税收贡献高、污染排放小、处于重要产业链环节的企业加强帮扶,从污染治理技术、无组织管控等方面帮助企业查找问题,提升环保绩效等级。2021年,该市274个项目和企业纳入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在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运行情况下,不停产、不限产,减少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的管控面。
位于冀南新区的中材科技(邯郸)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去年产品新增了2个型号,产能扩大的背后正是环保治理带来的收益。“被纳入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后,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得到保证,接订单也更有底气了。”公司安环质量部经理郭强说。
科技治污,让违法排污无处藏身
“经现场核查,超标原因为垃圾燃烧不充分,已启动燃烧器助燃,并督促企业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2021年12月27日13时39分,距收到问题线索仅1小时,邯郸市生态环境局魏县分局大气污染防治专家组组长张朝振已将处理结果反馈完毕。
问题线索来自邯郸市生态环境监控平台,平台设置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露天焚烧红外视频监控、扬尘在线和建筑工地视频监控等9个版块,全市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53家重点企业、373个排口控制系统全部与平台联网。
“实时推送污染物排放总量变化、分表计电、高值点位等10类情况,通过数据分析、盯办整改等措施,限时处理违法排污行为。”刘根虎介绍,针对违法排污行为日趋隐蔽等特点,该局专门成立科技监控执法大队,组织专家对企业分表计电数据异常等线索及时研判,结合现场巡查精准执法。以往执法搞人海战术,但走马观花很难发现深层次问题,现在无事不扰、有事必查,方便企业将更多精力用于生产。
在空气质量6项主要污染物中,邯郸的PM10数据曾连续3年居全国倒数第一,最好名次仅为2020年的倒数第三。为有效降低扬尘污染,邯郸市生态环境、建设、城管等部门均组建扬尘治理专班,对全市普通干线公路、物流园区等开展专项整治,全市完成26处露天矿山治理。创新开展走航监测,依托装载着臭氧分析仪、二氧化硫分析仪等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的走航车,精准溯源,为有效治污提供依据。2021年,邯郸PM10浓度为78微克/立方米,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低值,同比下降23.5%,全国排名跃升至倒22,改善率全国排名正1。
安装遥感监测系统36套、黑烟抓拍系统140套,基本实现重点道路全覆盖,黑烟车辆无处遁形;158家重点企业设置智能门禁系统,与市级监管平台联网,达不到排放标准的货车无法进出厂区……邯郸让科技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利器,既减少对企业的检查频次,又提升了治污能效。
铁腕治污,让环保长出“钢牙利齿”
产业结构偏重是邯郸大气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钢铁又是传统产业中的排放大户。
近年来,邯郸大力推动钢铁企业整合重组、减量升级,全市钢铁企业由鼎盛时期的24家整合为19家。2021年,累计关停高炉20座、转炉20座、砖瓦窑企业107家,年分别减少二氧化硫3661吨、颗粒物7658吨、氮氧化物5556吨。同时针对钢铁企业的一氧化碳排放,专家团队逐企制定治理方案,在全国率先开展烧结机一氧化碳催化氧化试验治理,鼓励企业安装烧结机一氧化碳在线监测装置,建立健全不利气象条件下精准管控机制,年度一氧化碳浓度值稳定控制在1.6毫克/立方米。
同时,紧盯主导产业建链延链补链,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一批规模体量大、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三次产业比例由2016年的9.6∶49.9∶40.5优化为2020年的10.4∶43.2∶46.4,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第二产业。
产业结构“重变轻”,运输结构“公转铁”。
2021年12月8日10时58分,从沧州黄骅港始发的货运专列首次抵达武安市河北太行钢铁集团,这是去年邯郸投运的第6条铁路专用线。倒排工期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采取“长途铁运+短途汽运”模式,增加铁路货运能力和运输比例。截至2021年11月,邯郸共建成大宗原材料铁路专用线21条,完成铁路货运量8200万吨。
非道路机械无牌照、无底数、无人管、排放量大,曾是监管真空。2021年,邯郸对全市1.94万余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编码,达不到国三排放标准的,严禁进入“低排区”,全年累计处罚不达标排放的非道路移动机械157台、93.7万元。
坚持铁腕执法,开展交叉执法、“零点行动”,严打涉气企业利用夜间偷排偷放、在线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邯郸对存在台账造假、规避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等问题的企业,从严从重从快处罚;对弄虚作假、在线造假的企业,一律移交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伙同造假的第三方运维公司,一律列入“黑名单”,清出邯郸市场。其中,对涉县天利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和河北新兴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动按日连续处罚,分别罚款1155万元和660万元,有力震慑了违法排污行为。
沉入基层,找准病根。2021年,邯郸市生态环境部门组织业务骨干和环保专家,对武安市、峰峰矿区、永年区等重点区域,分别开展为期一周左右的解剖式执法,累计发现问题700多个,6名正科级干部被停职。
压实责任,传导压力。2021年,邯郸市委、市政府连续召开12次高规格“退后十”攻坚部署会议,主要领导逢会必讲、调研必看,连续调度督导、一线明察暗访,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上一线、亲自抓,推动各项防治措施落地见效。出台《邯郸市打赢“退后十”攻坚战考核办法》,坚持每周预警、半月通报、月度检查、季度约谈、年底算总账。全年6个县(市、区)被约谈预警,因环保问题问责744人。
出台《邯郸市大气污染排放条例》,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将许可排放浓度、许可排放总量、无组织管理要求等内容在企业排污许可证中逐一确定,实施有效监管……以“退后十”为新起点,邯郸着眼常态长效,持续巩固提升空气质量,努力让蓝天白云成为生态文明的亮丽底色。(河北日报记者刘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