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创新引擎,全流程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人才

2024-11-12 13:37:29 - 商学院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创新引擎,全流程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人才

做技术转移或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有三个要素:一是有较为稳定的技术来源,二是有相应的金融市场融资对接能力,三是要有相关的技术转移经验。

文|朱耘

ID| BMR2004

封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刘碧波

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以下简称“五道口金融学院”),有一大批硕士、博士毕业生,选择技术转移硕士项目“回炉再造”。五道口金融学院有着“金融黄埔”之称,而选择就读技术转移硕士项目的学子们,看中的不仅仅是能够在此深化金融、管理知识与提升市场能力,更看重的是能够实践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面向高质量发展对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托清华大学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厚积累、在商业与金融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丰富经验,五道口金融学院于2019年开始酝酿,2020年正式启动招生,开启了全国第一个技术转移硕士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培养对科技创新具有深刻理解,兼具商业管理能力和金融市场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化科技成果转化核心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落地。

2019年前后,五道口金融学院敏锐地感觉到,无论需求端、政策端,还是社会端,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技术转化人才)需求非常迫切。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表示,科技创新变成切实的生产力,中间需要转换环节。彼时,教育部亦把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列入了急需的专业。

技术转移硕士项目,由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刘碧波副教授担任学术主任。从课程规划开始,五道口金融学院便致力于建设更落地的人才培养机制与体系。刘碧波告诉《商学院》杂志记者,以往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往往是从创新端往市场端走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理工科背景的人有了科技成果,在市场端寻找转化的机会,但问题在于,适应性不强。而五道口金融学院培养技术转移硕士,是反向方式,即从市场端往技术端走,“这样无论是承接能力还是人才的通用性都比较强,人才发展的空间也更加广阔。”

刘碧波认为,做技术转移或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有三个要素:一是有较为稳定的技术来源,二是有相应的金融市场融资对接能力,三是要有相关的技术转移经验。

“创新”是刘碧波在采访过程中使用最高频的一个词,项目成立近五年来,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持续不断进行创新,吸引了大批硕士、博士“回炉再造”。技术转移硕士项目的“吸引力”在哪儿?该项目的持续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技术转移硕士培养了哪几类复合型人才?为此,《商学院》杂志记者与刘碧波做了深入访谈。

01

招生:对科技金融“再思考”

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五道口金融学院的传统优势在于金融监管,同时金融市场的能力也很强,对金融系统本身关注得很多。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要服务实体经济。在金融强国与科技强国战略背景下,金融赋能科技自立自强,是当下的一个战略方向。”刘碧波说。

将金融与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既是五道口金融学院的优势,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这件事,不仅有利于国家与社会,也有利于学校与学院发展。“对技术转移硕士项目,学院投入了非常多的资源,把它当作一个长期的事业来做,这是我们的初心与决心。”刘碧波说。

据了解,从招生开始,项目就在筛选与培养目标一致、具有培养潜力的候选人,期待培养出一批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优秀人才。刘碧波坦言,技术转移硕士就是要培养三类人,即科学家的创业伙伴、全能型的技术经理人和科技投资人。五道口金融学院正是按这一标准进行选人,并希望他们毕业后能够投身这个领域。

培养这三类人才,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加强互动。为此,五道口金融学院对接了许多校内、校外的科技创新团队,让学员们参与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学院期望学员们能够“带着问题来,带着解决方案走”“带着创业的心来,带着创业项目走”。

过去,技术成果转化往往通过技术驱动或市场驱动。五道口金融学院期待通过完整的课程体系培养相关人才,实现人才驱动,而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人才选拔上,刘碧波认为,要遴选那些具备创业者精神或具备创业者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人。除了考试成绩,人才选拔上,五道口金融学院同等更看重学员的经验和初心,在一个教学班级中,团队背景也较为全面。

每个班级中都会有相当大的群体具有科技创新背景,即懂技术的人。刘碧波坦言,技术背景的同学学习管理和金融会相对顺利。此外,班级中还有一部分学员有管理背景和金融背景。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三大能力,让一个人同时具备三种能力或许不现实,但这三类人组成一个团队,就会形成合力。

项目成立近五年来,项目上的每位成员都在思考如何改进,“我觉得有两件事我们可以进一步去做,第一是把生态进一步完善,第二是国际化。”刘碧波说。

以生态为例,学员们早已跳出了通过学习拿学位的诉求,更希望的是创业项目可以落地,但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涉及跟地方政府、投资人、产业伙伴打交道等多个环节。但作为早期创业者,学员接触相关资源、处理相关事项,还存在一定的挑战。五道口金融学院希望通过适合的场景,助力带着项目的学员跟外部对接,实现一站式的生态服务体系,“我们需要打通学校内部的资源和社会资源。”刘碧波说。

再说国际化,教授们发现,科技成果转化在美国、以色列以及其他发达国家所展现的模式存在差异性。而拥有国际化的视野,深入研究这些先进模式的案例,对于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很有帮助。因此,从2025年开始,技术转移硕士课程学习中增加了海外模块的学习内容。

刘碧波认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水平在某些领域还是很强的,但在技术和知识产权运营方面还有不足。以创新药为例,大家往往关注国内市场,但很多时候,海外市场的知识产权运营有着非常大的前景,而这恰恰是技术转移硕士项目应该覆盖到的领域,这也是五道口金融学院技术转移硕士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02

教学:“双导师制”

技术转移硕士项目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位课程,教授什么、学习什么,完全根据“培养兼具科技创新理解能力、商业管理能力和金融市场能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核心人才”这一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培养科学家创业伙伴、技术经理人、科技投资人三类人才。因此,在设置课程中,重点也是培养学员这三方面的能力:

一是科技创新的理解能力,但这并不是到实验室里做研究,重点是教授学员科技创新总体发展逻辑与当前科技创新趋势,以及对宏观市场的理解。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主要包括两大层面。首先,是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本身的管理,包括科技成果中间各种利益的确权、相关利益分配、转化模式选择、交易结构设计、技术孵化与熟化、下游产业对接等一整套内容,这里既有融资相关的内容,也有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技术环节改进等相关内容;其次,则围绕着商业管理的相关内容展开。因为未来很多学员可能成为科技领域的创业者,课程中特别设置了围绕公司治理、如何与政府打交道、财务管理等针对初创企业管理的内容。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能力,这可以说是五道口金融学院的“老本行”,课程内容包括从天使轮、VC的早期金融安排,再到并购、上市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跟科技成果转化或科技金融相关的有特色的内容,如知识产权融资、投贷联动等相关内容。

不难看出,这三种能力培养所对应的课程,具备高度实务性和实战性,五道口金融学院期待学员们学习之后能够直接对接到应用场景中。而相关课程从项目成立之初至今,演进与迭代很大。“2020年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学院金融的课程还是挺多的,但现在学院开发了很多跟科技成果转化专业相关的课程,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流程管理、知识产权运营等,并且这部分内容已经成为整个课程的主体,相比之下,金融课程已不足整个课程体系的1/4。”刘碧波说,整个课程体系一个较大的创新,就是看重实践课。

进入教学阶段,五道口金融学院会为每名学生配备两名导师:一位是院内导师,指导学生学业和论文的撰写等;另一位是实践导师,其主要来自于清华大学理、工、医等学科,且拥有实际项目的教授与专家。学员需要到实践导师那里参与实践项目,以快速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五道口金融学院也与校外很多合作机构建立了实践基地,让学员进入这些机构中做项目。项目朴素的愿望在于,学员学习期间若能和导师、机构合作良好的话,毕业之后也会有更多创业的机会。

刘碧波把这些实践课程比作“走出去”的课程,同时,学院还有“引进来”的课程。一类是学院每年邀请清华大学校内的项目PI(PrincipalInvestigator主要研究者)分享其技术、愿景等,由学员们在课堂上制定计划:或是科技成果转化计划,或是创业计划。“课程特别有意思,你会发现,两组人的思路存在很大差异,一组是市场化的思维,另一组是科学家思维,两者之间能碰撞出特别大的火花,那这一计划也会有更大的价值。”

另一类则是自2023年起,五道口金融学院还做了公益性质的非学位项目——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奖学金项目,只招清华校内科研团队中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的青年教职工、博士后和高年级研究生,他们带着项目加入,与技术转移硕士项目的学员合班上课,其目的是让双方在一起碰撞出实践的火花。

学位项目,躲不开的就是论文。技术转移硕士项目,鼓励学员基于实践的内容撰写案例,或基于在做项目需求开展其他的案例研究,如此一来,学员在读期间,不仅能够完成项目,还能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赋能整个生态。

03

人才培养体系:全流程培养科技金融人才

技术转移硕士项目从2020年开始招生至今,已经有两届毕业生。入学时,他们拥有技术或管理背景,每届仅招收30名学员。学习期间,奖学金几乎是百分百覆盖,而毕业后他们的就业前景也颇受关注。

据了解,截至目前,每一届学员毕业后,都会成立2—3家创业企业,项目端也有十几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处在执行和落地阶段;投资端,学员参与的科技基金投资、募资已达上百亿元。

刘碧波举例,有的同学在学期间就开始硬科技创业尝试,其公司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有投资背景的学员,入学之前做投资人主要投商业模式、新消费等领域,毕业之后则转向重点投资硬科技;还有的毕业生已经合作设立新型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总体看教学效果达到了我们初步的预想。”

技术转移硕士项目因为是学位教育,所以更受关注,而事实上,五道口金融学院是将其作为一个项目放在了科创金融人才培养体系中。目前该体系共有1个学位项目和5个非学位项目以及1个活动共同组成,形成完整闭环。

科技金融的全流程,主要经过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创业,再到大规模企业的完善与发展等几个主要阶段,而科创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正是对应这一全流程。

技术转移硕士项目每年招生人数有限,而社会上对于这类课程的需求非常大,因此五道口金融学院也做非学位教育,有些教学环节是两者融合在一起。

除了上文提及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学金项目外,在科创金融人才培养体系中,五道口金融学院还开设了科创管理与服务这一公益项目,主要面向全国的孵化器、产业园区,为五道口金融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创新提供基础服务。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对应项目来源,成果转化专业人员、创业者、资本端、产业需求端和管理服务人员,共同建设科技金融生态体系。

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是,技术转移硕士项目吸引了一批硕士、博士“回炉再造”。而他们毕业后,有些人还会回来再选择读非学位项目。在五道口金融学院,始终把学位教育与非学位教育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04

前瞻:平衡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科技创新是一套体系,既需要有好的点子、技术,也需要市场转化能力,而当前国内在创新端与产业端的衔接上,仍然有断点层面。

刘碧波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这一断点更小,这就需要平衡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非常重要,其目的是创造知识,实现学术上的进步。做基础研究时,假如完全想着未来能做哪些工程应用,可能会损害基础研究的突破能力;但只做基础研究,完全不考虑未来的产业应用,或者研究完发了论文就束之高阁,不去想产业的经济价值,证明其效率并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应该具备传递产业需求、发现技术应用前景、推动技术创新的能力。

而在需求端,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国内除了大企业,还有大量发展尚不完善的企业,这些企业有技术层面的需求,但是缺乏归纳和发掘需求的方法与路径,没有办法将其总结成市场需求,并在市场端找到合适的供给进行匹配。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缺口。五道口金融学院的人才培养,也面向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则在于,体制设置问题。科技金融涉及到了技术要素流通,如何设计更好的机制助力技术要素的流通,也是业内人士普遍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方式一种是“信息展示模式”,即供方做技术展示,需求方搜集信息,双方对接,可以理解为是“去中介模式”;另一种方式则是“强中介模式”,中介不仅让双方见面,撮合交易,同时还会下场熟化技术、投资项目,参与利益分配。“这种模式更像科技投行,它能够有效组织市场进行技术高效转移,并以市场的方式支持成果转化。”刘碧波说,这是理论上更适合科技成果转化的业务模式。

对于哪些机构能够成为理想的技术要素流通“中介”,刘碧波认为需要具备五个特征:第一是有较强的技术来源与技术专注;第二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了解技术甚至能够进一步孵化技术;第三要能够匹配到高质量产业需求;第四是具备提供多元化服务和控制成本的能力,有进一步投入的能力;第五则是在服务过程中不能是“按次付费”,而是能够实现利益直接挂钩模式,如收益分成、入股等。

具备上述五个特征,该“中介”才有足够的资源和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五道口金融学院技术转移硕士项目正在培养全能型技术经理人,且希望未来这些毕业生能够共建这一生态模式。目前毕业生中已经有一家这样的企业注册运营,另一家正在注册中。“我们期待,这些努力能为促进中国产业创新发展和校内外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作出贡献,为金融赋能科技创新贡献清华力量。”刘碧波如是说。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 《商学院》杂志2024年11月刊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