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揽月立新功——嫦娥六号任务青年突击队工作纪实

2024-11-12 17:09:17 - 旗帜微平台

“返回器着陆!”随着播报员铿锵有力的播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带回世界首份1935.3克月球背面样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月球正反面样品的国家,也创造了人类航天史上的又一壮举。

在嫦娥六号完成任务后成功返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电,高度评价嫦娥六号任务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这不到4斤的月球“土特产”为什么被国内外称为“无价之宝”?因为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月球的一面总是背对着地球,月背不仅是我们从地球上观测不到的“秘境”,更有着“不在服务区”的烦恼。尽管人类已进行10次月球样品采集,但全部集中在月球正面。

有航天人说:“开门看到老虎、毒蛇不可怕,可以想办法对付它们;可怕的是门外一片漆黑,这一步是迈还是不迈?”

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才能见到前人没有见过的风景。如果没有从月背带回的样本,科学家们就无法了解月球作为一个完整天体的情况,嫦娥六号带回的样本将使相关问题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嫦娥六号探测器稳稳落月的“轻盈”身姿,于月背竖起的五星红旗,“挖土”后在月面留下的“中”字……这场持续53天的“追月大片”,一幕幕场景令人记忆犹新,更让“他们”热泪盈眶。

他们,就是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的嫦娥六号任务青年突击队。他们朝气蓬勃,为了共同的梦想和价值追求集结到火箭升起的地方,作为攻坚克难的先遣队,一线冲锋、多线作战,能出“金点子”,敢啃“硬骨头”,助力重大工程任务实施。

飞天揽月立新功——嫦娥六号任务青年突击队工作纪实

这是一支听党指挥、信念坚定的队伍

每次重大任务实施前,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都会在党委的指导下组建青年突击队,充分发挥其灵活机动的特点,在派驻现场解决急事、难事,确保任务顺利完成。有人说,嫦娥六号任务不仅“背(备)”受关注,而且含“青”量高——青年突击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2岁。

他们当中有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博士,有空间科学专业的博士,有参与了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历次任务的“年轻老专家”,有敢为善为、勇挑大梁的“老练年轻人”,有工程总体协调、现场技术排查、宣传报道、服务保障等各方面的青年人才。从大系统到小单机,从白天到晚上的各类协商会,从测试车间到发射塔架,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他们冲锋在前。

他们闻令而动、机动作战,确保任务圆满成功。“个人是渺小的,但一个个渺小的个体能够凭借一点一滴的实干和努力成就伟大的事业。”嫦娥六号任务青年突击队队长侯军说。

这是一支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队伍

嫦娥六号任务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深空探测任务,飞控事件多、环节紧凑、控制过程复杂。其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这四器在单独和多种组合状态下都具备飞行能力,因此相比普通卫星,嫦娥六号探测器测试工作量要大得多,测试周期也长得多。普通卫星的测发周期约为1个月,而嫦娥六号探测器需要将近4个月。

今年28岁的祝寒友是嫦娥六号任务青年突击队最年轻的成员之一,他所在的工程总体队伍承担着探月工程战略规划、立项论证、总体设计、组织实施等重要任务。发射实施前夕,各系统的工作进度汇总到工程总体,基于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对技术文件的细致掌握,祝寒友提出将探测器推进剂加注的时间从3月21日提前到3月19日。“因为这样既能更好地平衡系统间进度计划,也可以为后续测发流程留出计划余量。”他的建议最终被总师系统采纳。事实证明,正是这两天的时间对后续测发流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小概率事件留好了“后手”,保证了工程任务按计划顺利实施。

这是一支素质全面、专业过硬的队伍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嫦娥六号任务技术工作需要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工程总体不但要求设计师在工程大层面和专业技术小领域上知识广博,而且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工程总体的组织、管理、协调职能,统筹工程各系统统一步调、统一进度,高效解决出现的问题。

嫦娥六号任务青年突击队里的技术岗工程师胡浩德是位“90后”。为了保障任务顺利实施,他在2024年年初就进驻发射场,不仅陪嫦娥六号过年,还在这里过了生日。就在嫦娥六号任务垂直转运前4天,测试中发现某器件遥测数据异常,但重新测试后故障没有复现。胡浩德分析:“这说明问题的原因还没有找到,升空后问题仍可能出现。”胡浩德协助总师系统在北京与文昌两地历时3个昼夜排查6个底事件,经过大小十几场研究讨论,创新运用“故障树”方法,最终赶在了垂直转运前完成问题定位,立刻启动了应急预案,完成了故障剥离。

“嫦娥六号任务的可靠性是乘积关系,一个环节0.9,再一个环节0.9,整个系统可靠性就降到0.81了。”再回首已是云淡风轻,听来却惊心动魄。

这是一支牧星耕月、奋斗不息的队伍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身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嫦娥六号任务青年突击队员窦豪终于迎回了自己牵挂了53天的“六姑娘”——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的嫦娥六号返回器。定位、搜索、检查状态……返回器工作正常,任务圆满成功,窦豪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但他依然不敢懈怠,全力配合总师系统组织将返回器护送回北京。历经陆运、空运抵达北京时,窦豪的眼泪夺眶而出:“我终于完成了任务,把嫦娥六号平安带回了北京!”

为保障嫦娥六号任务顺利完成,没赶上女儿两周岁生日的王瀛说:“虽然有些遗憾,但是等宝贝长大,知道妈妈是在‘追月亮’,她一定会自豪。”

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时强调:“探索太空永无止境。希望航天战线同志们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精心开展月球样品科学研究,接续实施好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再立新功。”受到接见的嫦娥六号任务青年突击队员心潮澎湃,团干部戚铁磊说:“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立项,今年正好是20周年。可以说,探月工程本身就是一个‘青年’。九天揽月,探索不止,展现出的是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也是我们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青春风貌。”

牧星耕月,奋斗不息。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蓝图已绘,青年突击队员们期待着再次集结,投入新的战斗!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