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每天人流量超1万人次的上海城市地标,应该怎么逛?

2024-02-12 12:30:52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这个每天人流量超1万人次的上海城市地标,应该怎么逛?

这是上海书城以崭新面貌正式回归后的第一个春节。自1998年建成以来,上海书城一直都是上海人民心中重要的文化地标。经过2年关店装修,脱胎换骨的上海书城最终呈现的,是以书为媒介形成的一个微缩而具体的、垂直的上海,也是福州路文化的缩影和灵魂。如今,上海书城每天有1万人次的涌入,这个“水晶宫”到底应该如何逛?

这个每天人流量超1万人次的上海城市地标,应该怎么逛?

这个每天人流量超1万人次的上海城市地标,应该怎么逛?

对于书城总设计师俞挺来说,曾经每个月都会有一天从军工路换乘两次公交车到新开河的外滩,然后步行到福州路。2021年年底,书城以一系列活动宣告闭店装修,最后一天走出书城时,他就对改造有了定案:上海书城应该是从一个书店变成一个以知识分享为平台的,具有诸多应用商业和社交场景的文化综合体。

这个每天人流量超1万人次的上海城市地标,应该怎么逛?

这个每天人流量超1万人次的上海城市地标,应该怎么逛?

就着升级装修的机会,俞挺将书城首层空间释放出来,“在各家书店盘桓的我而言,福州路的意义比南京路重要。但当福州路变成单向双车道后,它原本狭窄的人行道就失去了步行的趣味。”所以俞挺在改造时结合人行道设计成一个可以管理的、半开放的公共文化广场,从而让失去步行的福州路重新有一个可以聚集市民的公共空间。

这个每天人流量超1万人次的上海城市地标,应该怎么逛?

“书城变亮了”是许多书迷回来时的最大感受。“我第一次踏勘基地时,越到楼上越暗,六楼仅有的采光也被逃生通道给遮蔽了。”因此,俞挺不仅在不同的高度打开了一个玻璃窗,还设计了三个相叠的两层高的中庭,通过天光和玻璃地板把日光引到一楼的红色书山的中央。

这个每天人流量超1万人次的上海城市地标,应该怎么逛?

这个每天人流量超1万人次的上海城市地标,应该怎么逛?

如今,位于书城四楼的全景玻璃墙成为热门打卡点。垂直空间的透明落地窗设计让读者在阅读小憩的片刻,能捕捉到自然、阳光,和福州路独具特色的街景,融进阅读的文化记忆。俞挺表示,书城立面的落地窗不仅为了采光,最主要是能将书城的内部活动展示出来。“马路上往窗子里看书城内的人,仿佛是看电影一般的风景;而窗子里的人看着马路上的人,亦是在看戏剧一般的风景。”

这个每天人流量超1万人次的上海城市地标,应该怎么逛?

当然,“新版”书城也遭遇到一些批评的声音。例如内部动线设计,从原本按单一转向拾级而上的扶梯,设计为需要绕场一周后才能找到上楼的扶梯。然而这正是俞挺设计时的巧思——将整个书城的内部空间打造出了一个垂直、微型的城市。三个中庭分别是书城这个城市的广场、礼堂和剧院。围绕这三个节点,城市在2到7层的垂直高度展开,沿着自动扶梯延伸形成街道,街心花园,院落以及建筑。自动扶梯每两层错位布置,从而将街道的触角尽可能地深入到建筑的内部,最后汇合在每两层城市的中心——中庭。

这个每天人流量超1万人次的上海城市地标,应该怎么逛?

这个每天人流量超1万人次的上海城市地标,应该怎么逛?

“对上海人来说,兜马路是城市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日常活动,其实逛书店也是。”俞挺认为,这个“逛”字代表了一种随意、放松的生活态度,目的性不强,漫不经心、可能也漫无目的,却能够随时、偶发性地获得趣味,惊喜和快乐。“所以要像逛马路那样逛书城,慢慢的,不急。”

这个每天人流量超1万人次的上海城市地标,应该怎么逛?

书城开业后,俞挺曾带着人一层层沿着街道经过建筑,中庭,天桥一直走到顶层。他听得最多的反馈是:这才是一次文化的citywalk。“这就是以书为城。”俞挺感叹。

记者/刘艺

编辑/樊陆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