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生教到博士后,王立群这次为孩子讲《史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从1965年高中毕业到2005年踏入《百家讲坛》讲《史记》,这条路,王立群整整走了41年。12月10日,文化学者、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携新作《读史记,成大器》现身北京,与现场的家长和孩子们面对面分享读史心得。
王立群
2005年的一天,《百家讲坛》正在河南大学海选主讲人,王立群刚从北京出差回来,一大早赶回学校非常疲劳,他请求第一个讲,早讲完好回家睡觉。当天,他讲的是《鸿门宴》,平时给学生上课不知讲过多少遍了,所以张口就来,15分钟时间,背着原文,边背边讲,凭着对项羽的独到解读,他胜出了。2011年,在《百家讲坛》中讲《王立群读<史记>》之《大风歌》,王立群的幽默风格将人们深深吸引,一举成名。
在《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中,王立群是唯一一位教过小学、中学、大学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的教师。王立群还是教过中小学除体育课外所有课程、包括音乐课的教师。
“真正让我读懂《史记》的是经历,是现实。人们往往说读书让人读懂现实,但我的体会,常常是现实让我读懂了《史记》。”王立群说。
《读史记,成大器》是王立群花费3年时间专门为孩子写作的《史记》读本,入选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少儿阅读节百种优秀图书”,上市不到一年已经销售超30万册。
《读史记,成大器》
王立群介绍,书中选取了《史记》中有代表性的60个人物故事。故事的排序基本以主要人物在世的时间为序,以便读者对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先后位置形成大致的定位。在人物取舍上,则兼顾孩子的理解、人物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人物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帮助,同时兼顾每个故事详略得当。
这套书不是据《史记》中的某一篇进行翻译,而是博采众长:一是将《史记》一书中的相关编目的有关内容综合在一起;二是打通《史记》与《左传》《战国策》等书籍中的相关文献,相互印证。
比如,第三册“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主要依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史记·赵世家》三篇来写。《史记·赵世家》只对赵括的生平一笔带过,王立群则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蔺相如、赵奢、赵括母亲的视角对赵括的“纸上谈兵”进行了详细描写;而《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又从战场上,以敌方的视角对赵括的行军作战进行了描写。
王立群认为,读史需要读故事,但根本目的是明智、明理。因为时代不同,价值取向不一,孩子认识问题的能力正在养成之中,对《史记》中记载的有些故事如何去读,从中学习什么,必须加以引导。
“司马迁写游侠、刺客,目的不是教人去杀人,而是歌颂守信重诺的精神,对这类问题必须讲清,否则会让人误入歧途。”王立群说,“当然,这种指导需要根据《史记》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需要斩钉截铁,该批判就批判,该歌颂则歌颂;有的只需要稍加引导,激发孩子自发思考。”(本文图片均由出版社提供)
责任编辑:郭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