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研发拥有全新底层结构的MOSS”,一起来看复旦“学霸”怎么炼成

2023-12-12 18:10:50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我们正在研发拥有全新底层结构的MOSS”,一起来看复旦“学霸”怎么炼成

“往前走,就一定会遇到路口。当期冀的可能,蕴藏于真实的选择,你也许正像他们一样,来到了,前进者的路口。”12月12日下午,复旦大学2022-2023学年奖学金颁奖典礼在相辉堂举行,一段获奖学生的口述视频,真实展示了“学霸”们的心路历程。

【一些知名科技企业对此感到非常惊讶】

“ChatGPT刚出来时,大家普遍有一种无力感,连技术路线都产生了怀疑。”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第十四届复旦大学学术之星、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19级博士生孙天祥,分享了他参与开发国内首个类ChatGPT模型MOSS的心路历程,“第一版的效果超出预想,甚至国内一些知名科技企业都对此感到非常惊讶。我们正在研发新一代MOSS,它将拥有全新的底层结构”。

孙天祥的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具体而言就是帮助机器学会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自博士入学以来,他在这一方向的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十余篇署名第一作者的论文。“在我的博士生涯中,曾经历了三次研究方向的转折。在复旦做学术研究就像身处一片旷野,随心而动,不受拘束。就在此刻,包含近百亿参数的MOSS2正在复旦大学智能计算平台上进行训练,这是国内高校最大的云上科研智算平台,因此我们成为了国内高校中为数不多可以开展此类研究的团队之一。”

孙天祥坦言,也想过靠MOSS赚钱,“但扪心自问,我更愿意去跟未知过招,创造出没人见过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它关乎的不是利益,而是人类智慧的可能。”

【我们无法跃入战场,但可以带英雄回家】

近日,在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团队的探寻下,40余位无名烈士的相貌得以被世人知晓,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其中一位无名烈士还重获姓名。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大四学生蒋紫溪参与了这次考古,她的工作之一是对这些烈士的骨骼进行三维扫描。她至今难忘,一位烈士左额骨的3厘米长1厘米宽的口子,像是被砍伤的,“这该有多疼,他又是怀着怎样的信念去忍受的。”

“透过历史的风尘,我仿佛望见他们也看到了我,看到了他们为之牺牲的今日之中国。”蒋紫溪说,此刻还有太多无名烈士,正在渴盼着回家,“虽然我是一位文科生,但只要这项事业需要我做生物实验,我就去学;需要我会数据分析,我就去练,这对于他们身上的弹孔与砍痕而言,都不算难事。我们无法跃入战场,但可以带英雄回家。”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做实验】

对于曾获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等8项奖学金的化学系本科生沈嘉城来说,在复旦学习有三个没想到——

课后一封邮件,就能走进赵东元院士办公室,在大一进入实验室;第二:本科就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寝室四人,都将在复旦继续攻读博士。

“回看那时的路口,敢于梦想,让我找到了方向。”沈嘉城说,未来,让纳米颗粒在肿瘤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他在新路口的抉择。

“2021年我的导师王鹏飞回国,当时课题组刚成立,只有我们两个人。”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勋说,他全程跟踪了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的免疫逃逸情况,累计发表SCI论文15篇,“那时候我和导师一起报名住在实验室,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做实验”。

来自冈比亚的留学生加路是生物科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一开始想做一名医生,但后来我发现其实我们那里主要缺的是科研人员,尤其是在药物设计方面。也许未来我还会去别的国家学习,但最终我一定会回到我的家乡,因为我知道那里更加需要我。”

本年度,复旦大学获得各类奖学金的学生达37889人次。校外单位在复旦设立冠名奖学金33项,奖励来自全校各院系的优秀学生913人。

栏目主编:徐瑞哲题图来源:获奖学生向设奖单位赠送的印章书法。黄海华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