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科普如何做“加法”?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婷
“同学们,这些白色架子上的蔬菜都是立体栽培的,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左边是白凤菜,右边是五指山野菜……”日前,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海口学校一年级学生来到海口热带农业科技博览园,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课。他们在热带国花园赏蝴蝶于花间戏舞,在热带百果园识果树品果香,在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展览馆看憨态十足的胖头鱼和丰富的蟹类。
近年来,我省多所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校外科普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们走出校园与大自然对话。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
有趣有益在大自然中探索科学奥秘
日前,在海南卓津蜜蜂王国科普教育基地里,树影斑驳下,海南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学生们戴着防护帽,用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看着面前的蜂箱。“嗡嗡嗡……”蜂箱打开后,数千只蜜蜂飞出来,在空中盘旋飞舞。
“蜜蜂会蜇人,平时不要靠近它们。今天,我们戴着防护帽,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可以和蜜蜂来一次亲密接触。”该教育基地的工作人员边说,边举起一块爬满蜜蜂的木板,用手轻轻触摸蜜蜂。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让蜜蜂在指尖停留、舞蹈,在零距离接触中观察蜜蜂。
进入蜜蜂博物馆,了解蜜蜂的前世今生;DIY(自己动手制作)蜂蜡香皂;穿上防护装备,到户外与蜜蜂零距离接触……当天,海南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130多名三年级小学生在这个科普教育基地精彩“探蜜”。
海南卓津蜜蜂王国科普教育基地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基地面向中小学生量身打造了8个科普研学项目,包括DIY蜂蜡香皂、与蜜蜂零距离接触、辨别真假蜂蜜等,“这两年来,越来越多学校组织学生到这里开展研学活动”。
近年来,校外科普活动越来越受到我省中小学校的重视。这从海口热带农业科技博览园近3年接待的学生数量中也可见一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副研究员龙翊岚介绍,该科技博览园年接待学校班级数量增长明显:从2022年的40个增至2023年的128个,今年1月—8月已有184个班级学生前来参观,预计全年参观的学生数量会比去年翻一番。
据介绍,目前,我省多所中小学校依托研学机构积极开展校外科普教育活动,部分学校还通过校本课程让校外科普教育成为常态。
海口市长流中学积极发挥校址邻近湿地的优势,开发湿地教育校本课程,每学期组织学生到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湿地公园开展鸟类观察等校外科普活动。“学生走进湿地接受科普教育,既能品味自然之美、增强环保意识,又能进一步夯实乡土文化的根基。”该校副校长吴英志表示。
海口市丁村小学联合海南松鼠学堂自然教育工作室开展“小小公民科学家培养计划”,定期带领学生们到海口凤翔湿地公园、东寨港、羊山湿地等湿地拥抱大自然,在湿地中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每次出去上课都很有意思,我在活动中认识了很多植物和鸟类,感觉知识从课本来到我的身边。”该校四年级学生昌铠文说,校外科普教育活动让他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问题凸显部分活动“走马观花”、重“游”轻“学”
近年来,我省多所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有益有趣的校外科普教育活动,切实激发了学生们对科普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与此同时,部分校外科普教育活动“走马观花”、流于形式、重“游”轻“学”等问题也开始凸显。
记者近期采访发现,目前,我省中小学校主要依托校外研学机构开展校外科普教育活动。部分机构缺乏专业科普教师,学生参加活动时只能跟着讲解员“到此一游”,学习效果难以保证。一些国家级、省级校外科普教育基地即使配备了专业的研学或科普导师,却面临课程无法深入开展等难题。
琼海市一所小学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我们组织学生到海口一个科普教育基地参观,现场没有专业讲解员,只能由学校老师带领学生自行参观。科普教育具有专业性的特点,缺乏专业人士的讲解,学习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海口热带农业科技博览园有9名专业研学导师,可以根据学校的需求为学生们量身定制课程。”龙翊岚介绍,该园有1000多种植物、600多种动物(标本),如果想深入学习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部分学校安排学生参观园区的时间往往只有半天,甚至一两个小时,“想吃快餐又想吃出美味,这是不可能的”。
近年来,海口市长流中学打造的湿地校本课程,让学生们能常常走到户外探寻大自然的奥秘。“我们将湿地课程与语文、生物、地理、美术等学科知识融合,打造湿地特色班级,引导学生们定期走进湿地向大自然学习。”吴英志表示,目前,师资难题制约了校外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湿地物种十分丰富,仅靠学校的科学教师开展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学校组织学生去湿地观鸟时,要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开展教学”。
专家建议丰富科普资源加强课程设计
如何更好地发挥校外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为科普教育做“加法”?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科学教研员吴忠喜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加强校外科普教育顶层设计,不断丰富校外科普教育资源。例如,可结合海南特色,充分挖掘航天、南繁、深海等特色资源,开发多样化科普课程;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不同类型的校外科普教育。
其次,校外科普教育基地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内容设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科普教育基地讲解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年龄特点进行讲解,不能带着他们“一游了之”;有条件的科普教育基地,可聘请兼职的专业科学教师。
在课程内容建设上,校外科普教育基地要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共同规划、开发、完善校外科普课程,实现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有效衔接。校外科普教育基地应多开展探究式、项目式课程,通过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沉浸式学习。
第三,中小学校要重视科普教育,利用学科融合等方式解决学时限制问题,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走出去。新课标强调跨学科融合,各校应将科学课和其他学科有效融合,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应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有效解决科学课时不足的难题。
最后,要加强校外科普教育宣传,鼓励家长利用周末等假期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科普教育基地。“让科普教育从家庭开始,有助于全社会形成热爱自然、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吴忠喜说。
原标题: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科普如何做“加法”?
责任编辑:马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