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鹰新能源董事长褚兵:竞逐新能源汽车“最后一公里”
转自:中国能源报
巡鹰新能源公司董事长褚兵认为,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培育出一批颇具实力的梯次利用和回收再生利用企业,关键要以先进示范、标准引领、技术驱动、规范管理,推动电池回收行业规范化发展,并构建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实力。
截至2024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130万辆,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装机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
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高增长的背后,一个后端关键问题日益凸显——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基于处理成本高、管控难度大等原因,在正规渠道之外,目前有大量退役电池流入小商户、小作坊等“黑市”,它们采用简陋设备,粗暴拆解,造成环境污染,也埋下安全隐患,更拖累电池回收行业长期给社会留下“小散乱”的负面印象。
如何做好新能源产业链“最后一公里”工作?近日,《中国能源报》记者走进安徽巡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巡鹰新能源”),这是一家覆盖“新能源产业+循环经济”双重战略领域的新能源黑马企业。公司董事长褚兵对退役电池回收利用已有深刻思考——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培育出一批颇具实力的梯次利用和回收再生利用企业,关键要以先进示范、标准引领、技术驱动、规范管理,推动电池回收行业规范化发展,并构建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实力。
争当“后市场”引领者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安徽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巡鹰新能源园区内,各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运输车来回穿梭,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巡鹰——顾名思义,像翱翔天空的雄鹰,高度专注,锐利敏捷。“回顾公司成立之初,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回收‘赛道’却鲜有人问津,甚至连成熟的拆解设备都很难找到。面对即将大规模退役的动力电池,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不仅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安全问题,还会造成资源浪费。”怀揣实业报国信念的褚兵,精准地将创业方向锚定在新能源市场,顺势抓住动力电池“退役潮”风口,逐步将业务板块拓展至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梯次利用、材料循环、智能换电五大板块,致力成为新能源产业后市场的探索者与引领者。
褚兵解释,如果将电芯视为新能源前、后市场的分割节点,那么巡鹰新能源做的“资源—材料—应用—回收—梯次利用—循环利用”产业链闭环便可称为后市场。“新能源赛道长坡厚雪,若仅布局一个板块或环节,可能对未来企业竞争和长期发展不利,要最大限度提升终端市场电池资产利用率,拓宽电池应用场景和创新价值”。
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上量,电池回收已然成为投资布局的热门领域。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回收利用相关管理办法、溯源管理、行业规范等多项政策措施,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2021年,巡鹰新能源入选工信部第三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以行业“正规军”身份从事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工作。
提早入局,巡鹰新能源赢得“先手棋”。截至目前,其动力电池年产能10GWh,储能系统年产能10GWh,梯次利用5GWh,材料循环年再生处理能力20万吨,建立了七大生产基地和四大回收中心。
理性看待成长的“烦恼”
一般而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80%以下时就面临“退役”。这些退役电池可以进行电池模组精细拆分,降级应用于低速车、通信基站、太阳能路灯等场景。当额定容量低于20%,拆解破碎成碳酸锂、铝粉、石墨等原材料,供给上游循环使用,实现剩余价值最大化利用。
电池回收综合利用是一个庞大的朝阳产业。数据显示,2023年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量达82.5万吨,预计到2030年废旧电池的产生量将突破100万吨,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
与此同时,电池回收再利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电池种类多样,电池内部正极片、负极片、隔膜等组件通过粘结剂紧密连接,在回收过程中,如何在不破坏材料性能的前提下实现有效分离,是回收技术的一大难题。目前,废旧电池的回收价值主要取决于回收材料的成分和纯度,然而,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市场上很多厂家的回收价值不能被充分挖掘,导致回收效益较低,企业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褚兵坦言,电池流向管理难度大、回收价格混乱、回收利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法规和标准不完善,以及回收利用商业模式创新不足,是当前动力电池有效回收利用面临的主要难题与挑战。
“一方面巡鹰新能源入局早,和国内多家动力电池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建立了渠道优势;另一方面,基于对电池原材料价格理性回归的预判,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加上完整后市场产业链的优势加持,近两年公司发展势头良好,产值连续两年突破20亿元。”褚兵强调,电池回收行业有小作坊,更有“正规军”,随着行业监管趋严、原材料价格趋于稳定,那些不具敬畏之心,没有规模优势和主营业务非回收板块的企业或作坊将被洗牌出局。“巡鹰新能源不赚信息差价,而是坚定做长期主义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服务、研发方面,推出更多元化的产品,服务于行业发展”。
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
基于产业现状,如何推动电池回收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褚兵看来,这离不开有效的监管、标准体系的完善和产业链协同,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溯源管理,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垂直产业联盟,合作共建共享,推动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持续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褚兵介绍,目前,巡鹰新能源已成功研发出退役动力蓄电池剩余寿命预测、退役动力电池无损拆解、退役动力电池健康状态和残值快速评估、智能高效卷芯拆解等系列技术,其中“新能源动力电池移动回收一体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移动式回收+中央回收处理体系+高效环保处置系统,具有带电破碎功能和全自动化拆解各种尺寸动力电池技术工艺,单条产能可达2000千克/小时,电池型号兼容程度可达95%以上,实现多级精细破碎,有价成分综合回收率达到99.5%,成功入选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项目库。
做硬实力,下软功夫。目前,巡鹰新能源已搭建起智慧能源管理中心,通过“区块链+IoT+AI技术”融合探索,完成设备信息上链,构建公司在电池智能制造、电池资产管理、新能源投资运营等各领域的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壁垒,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数据可信流转。
“坚定发展信心,积极拥抱能源变革浪潮,同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以高技术化、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扭转电池回收行业‘小散乱’的形象,并持续探索回收利用的多元化应用场景,打开企业盈利空间。”褚兵表示,我国已建立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电池回收行业也一定会走向国际。巡鹰新能源正积极探索全球化路径,根据不同终端用户需求,以“点”带“片”,推进五大业务板块在全球范围落地。
文丨本报记者卢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