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人没有消失”,在这里,上万名素人写下身边的故事
12月11日下午,“建造自己的房间”身边写作文学沙龙暨大赛颁奖在郎园VINTAGE虞社举办。今年9月19日-10月22日,小红书发起“身边写作大赛”,共收到1万多位作者的投稿。最终,诞生一名最佳叙“世”奖、两名宝藏故事奖、两名岁月纪实奖,并进行了现场颁奖。
“讲故事的人没有消失,听故事的人也没有消失”
活动以创作者亲身演绎的“身边三幕剧”引入。第一幕中,奶奶@我恋禾谷讲述了自己书写老伴生平的过程和感受:“17篇笔记,我都选择在凌晨三四点钟发布,我把它当做和老伴的一次重逢叙旧。”第二幕中,电话销售员@奔跑吧蜗牛叙述了自己失败的销售经历和同事背上债款的无奈心酸,两人相互安慰:在和生活的这场战斗里,绝不低头。第三幕中,@casualah讲述了奶奶梅英在大家庭的父权制下,打赢了一场后代随母姓的斗争。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在致辞中表示,通过这样一次大赛,强烈意识到这样朴素的书写是有意义的,对书写者自身也很有意义。“我可以非常有信心地说,讲故事的人没有消失,听故事的人也没有消失,至少在这里就有一万个,一定还有无数个。”
在首轮“写作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对谈环节,专家围绕非虚构写作、素人写作、小红书举办的身边写作大赛等展开讨论。
历史学家王笛表示,过去我们往往认为,身边日常的故事没有多大意义,但有时普通人的经历不亚于写的小说、拍的电影,甚至比电影小说还要惊心动魄。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怡微表示,她注意到,小红书里丰富的色彩、图片的排布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很强。传统的文学作品,经过平台呈现,会产生很多奇特的效果。
非虚构作家袁凌表示,这些创作者文本的完整度超过预期。“我相信,任何人都是有天赋的,只是缺少合适的机会。能够在如此逼仄、碎片化的生活中,做有长度的记录,让我对人类的叙事能力增加了一点信心。”
“写作成为更加随性、自然的事情”
活动现场,《2024小红书身边写作文学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过去一个月,小红书收到了1万多位作者超过23000多篇投稿,字数加起来约等于18部新华字典。最遥远的故事来自厄瓜多尔,最古老的一个故事发生于600多年前。很多人会觉得小红书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平台,但比赛中也看到了很多老年人的身影。
写作可以发生在CBD楼下的长椅,可以发生在卧室的梳妆台,或在通勤的公交车上。在小红书上,写作似乎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变成了一件更加随性、更加自然的事情。
在“建造自己的房间”对谈环节,身边写作者@奔跑吧蜗牛@我恋禾谷@云溪讲述了自己写作的经历以及在小红书写作的体验。
@奔跑吧蜗牛表示,要在大城市生活下去,本身就是一个艺术。“我想把它写下来,告诉看到的人,其实他经历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有无数人正在经历,给他带来一点温暖。”
@我恋禾谷表示,自己没有写作基础,也没有写作习惯。去年6月6日在小红书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就开始了写作。“我会拼音,但打字很慢。我是先用手写下来,再读出来,用录音转成文字,再加标点、给文字排版。每天没事基本能写两三千字,再分段发在小红书上。”
@云溪表示,自己本身就是小红书的重度用户,在开始写作之前,把小红书当做搜索引擎来用,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都会上去搜一搜、问一问。“那些发布者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我向他们求助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很快能得到回复,这个氛围会让我觉得很真诚。慢慢地,就想着把我的生活也分享出来。”
活动的最后,主办方为身边写作大赛获奖选手颁奖。@阿普的时刻《打响奔向自由第一枪》获得最佳叙“世”奖,@Toni的福《重生之我在英国当陪读》、@奔跑吧蜗牛《35岁从头来,我在广州打电销》获得宝藏故事奖,@我恋禾谷《老伴儿的生平》、@云溪《在普高率40%的郊区,我女儿有她自己的“北下关”》获得岁月纪实奖。
“身边写作大赛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身边,一个是写作。”小红书总编辑许磊表示,生活或许平凡,但每个普通人的日常都藏着独特故事。同时,推出身边写作大赛也是希望让更多人关注文字表达,尤其是文字在承载深度思考、传递细腻情感、激发想象和记录生活方面的独特价值。
据悉,包括最终获奖作品在内的十余篇参赛作品将收录至小红书第一本非虚构故事集,计划在明年出版。
新京报记者展圣洁
编辑张磊校对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