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几个德国财阀的前世今生,串起一部二战史
一般认为,德国在承认二战错误方面做得比日本好,西德总理勃兰特的华沙之跪,让德国完成救赎,似乎德国人对战争的认错态度和反思能力都很好。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为了准备竞选,他邀请了二十多位当时德国的商业领袖,半威胁半诱惑,获得了富豪们的数百万帝国马克的政治献金。而这些富豪,也在后来的第三帝国中,凭借与纳粹的钱权交易和深度绑定,获得了大量的政治资源,实现飞速发展,建造了庞大无比的商业帝国。
纳粹为这些富豪的企业带来了商业竞争上的便利,最主要的是两方面:“雅利安化”政策和战争订单。前者让五大家族以极低的成本,吞并大量犹太企业,以壮大自身。最著名的案例就是费迪南德·保时捷对其合作伙伴、保时捷公司的犹太联合创始人阿道夫·罗森伯格的迫害。
至于战争订单,更是让这些家族大发战争财。二战期间,几个家族为第三帝国军队提供了大量的军备物资。钢铁大王弗里德里希·弗利克名下遍布德国中部的工厂为纳粹军队生产了枪支、弹药、导弹、炸弹、坦克和飞机零件。保时捷公司在为希特勒开发了“大众之车”(也就是后来的大众汽车,第一款车型就是赫赫有名的甲壳虫)之后,干脆做起了坦克生意,在欧洲战场上无往不利的虎式坦克就是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得意之作。甚至德军军粮也有像厄特克尔这样的食品业巨头参与。
然而在二战结束后,这些富豪利用手中的财富,贿赂、收买、打媒体战,否认与纳粹的合作,企图逃脱罪责。而同盟国一方则出于各种动机,采取放任态度——法国和美国都想从保时捷家族套取商业机密和技术,美国更是在冷战揭幕后希望将西德培养成抵御苏联的堡垒。
大多数纳粹富豪得以脱身,并顺利地从同盟国手中取回了自己的财富和资产。并且他们的家族企业至今仍活跃在德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比如芬克家族的安联保险,厄特克尔家族的食品工业。并且仔细追溯,你会发现德国战后辉煌的汽车工业,都与这些富豪家族有着密切联系:曾挽救宝马于破产的匡特家族、曾控股奔驰的弗利克家族,拥有大众、保时捷、宾利、劳斯莱斯等多个品牌的保时捷-皮耶希家族……其背后,都站着纳粹的幽灵。
荷兰记者大卫·德容将自己对德国五个知名商业家族过往历史的调查,写成了《纳粹亿万富翁》一书,他提醒我们注意一些被遗忘的历史,以及至今仍在影响这个世界的纳粹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