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经理张志兵:大健康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全产业链发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武瑛港广州报道
“从大健康产业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之一在于全产业链发力。”
12月12日,在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主办的“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024年会暨2024(第八届)21世纪大健康产业论坛”上,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经理张志兵在致辞中表示。
其实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促进创新方面,中国大健康行业已经实现了瞩目的成绩。
张志兵表示,近年来,我国医药健康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创新体系初步建成,部分源头技术获得突破,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医药科技创新正式驶入了“快车道”。
国家卫健委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数量的比例达20%以上,取得重要突破,在全球已经跃居新药研发第二位。
另据人民日报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新药数量已占全球总量近15%,本土企业在研管线占全球总量33%,数量指标稳居全球第二梯队之首。
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行业也正面临多重困境。
张志兵表示,我国医药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对标国际前沿市场,原始创新能力和创新投入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也造成了国内创新方向过于集中、竞争异常激烈等诸多问题;同时国内医药投融资有所“降温”,部分医药企业经营面临挑战。
据了解,目前国内医药行业发展内外环境复杂,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断升级,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全球医药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都给我国医药领域发展带来挑战。
同时医药行业投融资不确定性增加、国际竞争加剧,而在研发创新领域,基础研究薄弱、热门靶点“扎堆”,同质化竞争严重,产学研协同发展不畅,研发成果转化率低。此外,创新药“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存在,医疗机构品规限制、药事会等因素导致创新品种进院难……
此背景下,在张志兵看来,大健康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从全产业链、从多维度出发——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医药企业开展差异化创新;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和市场准入等政策;还需要建立起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以促进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RDPAC此前发布的相关报告也显示,为实现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解决当前尚存的一系列深层次挑战,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需要聚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监管审批、多元化保障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关键要素,而且各要素之间相互联动、相辅相成,进而构建起科学、高效的创新体系。
另外,虽然行业面对重重挑战,但是在张志兵看来,在2024年,随着全球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药大健康产业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特别是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医药大健康行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社会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药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及在多重因素驱动下,国内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加速出海,立足更加广阔的市场天地中,探索新增量。”
“而且新质生产力正在重塑医药大健康产业格局,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提升医药大健康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必由之路。”张志兵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