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22:30档!《寻古中国》长江口古沉船,埋藏哪些惊人的记忆?
转自:央视一套
在中国东部万里长江与东海相拥交汇处的长江口海域,当地渔民曾看到一根柱状木头突然浮出海面,然后又消失了。这根木头从何而来,又是做什么用的?考古人员如何循着这个线索找到一艘古沉船,并费尽周折把它打捞出水?在古沉船上又有什么惊人发现?《寻古中国》第二季“水下考古”第四集《长江口的记忆》,与您共同揭开谜底。
2010年,水下考古人员在长江口水域工作时,听渔民反映曾看到一根浮出水面的柱状木头。2014年,工作人员依据渔民标注的海图位置,借助声呐扫测技术,发现了一艘保存较为完整的铁质沉船,将其命名为“长江口一号”。随后又在该沉船北部发现了一艘木质古沉船,命名为“长江口二号”。“长江口二号”是迄今发现的国内乃至世界上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从已掌握的材料判断,该船船型有可能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沙船。
在“长江口二号”出水的众多文物中,一只设计精巧、小巧玲珑的绿釉杯。杯底部露有矾红彩书的篆体款识——“同治年制”。正是这个底款,对于判定“长江口二号”的沉船年代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绿釉杯一同出水的冬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也颇有看点。这是在“长江口二号”上清理出来的最大的一件瓷器。令考古专家惊讶的是,瓶肚内竟藏有50只青花团龙纹杯,以及大量稻壳和竹子。
经多方论证,考古人员决定采用整体打捞方式,于2021年将“长江口二号”打捞出水。2022年,考古人员采用了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对古船进行整体打捞迁移,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古船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水下工程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完美结合。
为更好地保护船体,考古人员在古船沉箱上部建立了临时保护舱。“长江口二号”仍然保持着它在水中的样子,整体向一边倾斜。古船的整体打捞,让考古人员得以更加真切地观察到文物,便于更好地研究。
“长江口二号”沉船宛如一颗琥珀,把历史的尘埃与秘密牢牢封存,静静等待后人去发掘和解读。通过古船各处细微的痕迹,考古人员有了大量新发现。
12月12日CCTV-122:30档,《寻古中国》第二季“水下考古”第四集《长江口的记忆》,带你跨越百年进行一次超时空对话,拂去历史尘埃,了解沉船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