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好这“三桶金”,开启你的无痛养老规划

2024-12-12 09:01:37 - Morningstar晨星

与老一辈相比,“养老焦虑”似乎成了这届年轻打工人普遍的烦恼。

在90年代,定期存款利率曾一度高达11%,靠存钱就能获得不错的收益。再加上许多人身处体制内工作,有强制的职业年金计划,“养老钱”似乎不是一个需要过多操心的问题。

然而,随着近二十年来利率的持续下行,存款、理财产品的收益一降再降,甚至连曾经风靡一时的余额宝也变得“不香了”。

如今,不承担太多投资风险就能安稳养老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未来养老的钱到底该怎么打理,成为了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

更让人头秃的是,一边计划给未来存养老钱的同时,日常生活开销的重担还压在肩上——到底该优先眼前的生活,还是未来的保障?

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个在低利率环境下可以“既要又要”的养老投资思路——水桶理财法。

“水桶理财法”的核心理念

水桶理财法(BucketStrategy)是美国理财规划师HaroldEvensky提出的一种在低利率环境下的理财思路。

它的核心理念是,根据时间维度和用途,将资产放在不同的“桶”里进行管理。

在他看来,即便收益再低,为短期生活开支的资产都应该以现金形式存在的。而长远来看,不急需的钱应该放在另一个“桶”里,投资具有一定波动性的股债资产。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短期现金的安全性可以有效缓解市场波动带来的焦虑,而长期资产的收益则为未来提供增值空间。

特别是在低利率环境下,许多人为了追求高收益而承担过多风险,反而因资产波动影响了日常生活。而通过“现金桶”与“投资桶”的合理分配,即使市场低迷,投资者也可以利用“现金桶”的资金过渡,无需因市场波动被迫抛售长期资产,从而实现“鱼和熊掌兼得”。

晨星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出了适用于养老金理财的“三桶金”方法。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该方法如何落地操作。

作为定心丸的“第一桶金”

先来聊聊第一桶金,也是水桶投资法中最关键的高流动性部分,主要用于应对短期生活开销。

换句话说,它的主要任务不是赚钱,而是让你安心、不用担心哪天生活费没着落。所以,对于第一桶金而言,收益率再低也无所谓,流动性和安全性才是首要考量。

那么,我的第一桶金应该有多少钱合适呢?

简单来说,你可以先计算一年的基本生活开支,这就是第一桶金的基础金额。如果你更保守谨慎,或者工作不够稳定,可以适当增加到2-3年的生活费。

如果你担心拿着的现金太多,你可以考虑把第一桶金分为两部分来管理来提高资金的应用效率:

一年的生活费可以选择纯现金或活期存款;而超过一年生活费的部分,可以投资货币基金、短债基金或定期存款,以追求略高的收益。

支持中期生活的“第二桶金”

接下来是第二桶金,它的主要任务是在五年或更长时间为你的生活开销提供支持,同时还能带来一定的收益。

所以,第二桶金的投资要“稳中求进”,应该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比如纯债基金、固收+产品。

同时,也可以根据你个人的风险偏好高低,以生息为目的,适当投资一些红利股或者红利基金,给组合提供多种收益来源。

这一桶金还可以作为第一桶金的“蓄水池”。当发生失业等突发情况,导致第一桶金的现金储备见底时,可以用第二桶金获得的利息收入进行补充。

长期增值的“第三桶金”

我们常听到“长期投资是为了实现资产增值、跑赢通胀”,而这正是第三桶金的使命所在。

第三桶金是整个组合里投资期限最长的部分,它的配置以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为主,比如成长型股票、中小盘股(或者对应投资风格的基金);以及债券中风险相对比较高的,例如,超长期债、以及中低等级信用债等。

从长期来看,这些资产类型具备较高的增值潜力,是实现财富增长的主力军。然而,短期内它们的价格波动较大,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亏损。

因此,第三桶金的成功离不开第一桶金和第二桶金的支持。

有了第一桶金和第二桶金的缓冲,这部分资产可以更“淡定”地度过市场低迷期,我们不用因恐慌而“割肉”,从而把账面损失变成实际损失。第三桶金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时间的复利效应,实现长期增值的目标。

定期监控三桶金的余额

当然,“三桶金”并不是“一劳永逸”,它需要定期调整以应对生活中的变化。

尤其是当遇到突发情况,第一桶金快用完的时候,我们需要及时从其他两桶里进行“水量”的补充。

以下是一些调整原则:

1

如果第一桶金告急,优先用第二桶金获得的利息或股息来补充

2

若有盈余,也可以拿第二、第三桶金的收益来对第一桶金进行补充,实在不行再赎回部分第二桶金的本金救急

3

不到万不得已,尽量避免在市场低迷时动用第三桶金的本金

低利率时代,或许我们没办法像上一辈那样“躺平养老”,但通过科学和长期的规划,我们依旧可以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更加从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