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奖助学金 让学术型博士生安心科研

2024-03-12 04:00:08 - 媒体滚动

转自:团结报

提高奖助学金 让学术型博士生安心科研

□本报见习记者 闻 超 记者 周福志

“我读过博士,又担任博士生导师多年,平时和博士打交道较多,一直关注这个群体。”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员、成都工业学院副校长张祖涛告诉记者,他今年要为博士群体发声,建议提高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奖助学金,让他们可以静心读书、安心科研。

我国博士研究生的基本补贴执行的是2017年的标准,中央高校博士生每生每年15000元,地方高校博士生每生每年不低于13000元,奖励名额和标准已经多年未调整。

张祖涛注意到,一些高校已陆续出台提升博士生资助的措施。即使如此,据统计,大部分高校的全日制博士生的综合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属于同龄人中的低收入群体。

“为使博士研究生心无旁骛地投身于科研,积极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我提出三条建议。”张祖涛说,首先是加大对博士研究生奖助学金的财政投入。建议提高奖助学金的标准,确保博士研究生能够获得充足的经济支持。扩大保障性资助的范围,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都能得到必要的资助。通过增加对博士研究生的财政投入,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可减轻其经济负担,激发其研究热情与创新潜能。

如何建立多样化的博士研究生奖助学金机制?张祖涛建议,可以通过设立不同类型的奖助学金。有针对性地进行支持,也要重视特殊困难群体的需求。在规划资助项目时,应避免功能重叠。还要加强对保障性资助的管控和监督,确保资助资金真正用于满足博士研究生的生活及学业需求,提高资助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张祖涛还呼吁拓宽博士研究生的奖助学金资助渠道,建立完善多元资助体系。一方面,政府可以为博士生提供科技研发项目或专业实践机会,并按劳付酬。另一方面,政府可协助学校建立跨界“三助”机制。在助教方面,建立“劳务派遣”机制。在助管方面,激励博士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实验室的日常管理。通过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为博士生提供锻炼平台,提高收入水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