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槭树见证一段跨越84年的革命爱情

2024-03-12 10:16:39 - 乌鲁木齐晚报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王畅彤陈彦仿张雨欣

3月12日是植树节,连日来,乌鲁木齐满城的阳光已带来盎然春意,但街头的树木尚未苏醒。

正如文学家茅盾在《新疆风土杂记》中所说:“迪化在阳历十月初即有雪。但十月天气最佳,可说是‘寒暖适中’......至明年四月初始解冻(有时为三月中旬)。”

以树为引,寻访于乌鲁木齐街巷,我们找到了三棵特别的,见证跨越84年的革命爱情的树——

相传为毛泽民与朱旦华所植

3月11日,位于明德路的毛泽民故居在春日阳光照耀下温暖而静谧,这座朴素的院落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为960平方米,其中的毛泽民办公室及宿舍旧址建成于1940年8月,为当时毛泽民担任新疆财政厅代理厅长时的住处。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院落中,有四棵大树,一棵是杨树,另外三棵是槭树。夏日时节,郁郁葱葱的树影总是掩映着这座繁华城市中的小院,而此时,树尚未抽芽,还在积蓄着生长的力量。

三棵槭树见证一段跨越84年的革命爱情

今年71岁的余席亚老人在明德路周边世居。他回忆说:“记得我孩童时期,每每路过这里,从墙外就能看到院子里的这几棵树。”

毛泽民故居主任米尔古丽·尼亚孜介绍,1938年2月,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党中央派遣,毛泽民化名周彬先后出任新疆省财政厅、民政厅代厅长等职,为扭转新疆经济困顿局面,发展和建设新疆作出卓越贡献。

经邓发介绍,1940年5月,毛泽民和朱旦华举行了婚礼。在乌鲁木齐市图书馆文献室,我们在《毛泽民传》一书中得以窥见:“婚礼当天,夫妇还邀请了沈雁冰(茅盾)、张仲实……这婚礼办得虽然简朴,但一点儿也没影响婚礼所应有的喜悦,大家都是那么高兴……”

三棵槭树见证一段跨越84年的革命爱情

朱旦华在《毛泽民夫人朱旦华回忆访谈录》一书中回忆:“财政厅和迪化女中的同事一听说我们结婚,都准备了一些礼物。我们坚决不收一份礼物,也没有办一桌酒席,只是把两人的行李合在了一起。”

朱旦华还回忆,当时大家在现场唱了一首歌《五月的鲜花》,歌词是:“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正顽强地抗战不歇......”

婚后一段时间后,二人就住到了现如今的毛泽民故居,二人如歌中所唱,生活简朴、甜蜜而繁忙。相传院落内的槭树就是二人在那时所种。

院落内三棵槭树中,两棵长势稍弱,居中一棵胸围(离地130厘米)约220厘米,枝干茂盛。

三棵槭树见证一段跨越84年的革命爱情

米尔古丽·尼亚孜说:“毛泽民故居建设于1940年,结合我们对周边老人的寻访及树木测龄,杨树种植较晚,槭树与建筑建成时间基本吻合,天山区老民居都有在院中种树的习惯,房屋落成后,这三棵树是毛泽民与朱旦华或同时期工作人员所种的说法,是合理的。”

为何是槭树?乌鲁木齐市植物园总工程师孙卫介绍,毛泽民故居内的槭树应为复叶槭,是落叶阔叶树种,冠幅可达9至15米,树势雄伟、典雅,具有喜光、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烟尘等特点,适应性很强,也是北方地区较为常见的绿化树种,自上世纪初起开始在我国得到引种,如果考虑到引种的传播,毛泽民故居内的复叶槭有可能是乌鲁木齐地区最早引种的槭属乔木。

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1915年,凌道扬、韩安和裴义理等林学家倡导以每年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随后,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1979年2月,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的决议。这是后话。

三棵槭树见证一段跨越84年的革命爱情

故事回到毛泽民故居,1941年2月14日,毛泽民和朱旦华唯一的孩子毛远新出生。毛泽民给孩子取名时说:“按韶山毛氏族谱牒序:我这一辈是泽字辈,我们的孩子属远字辈,他又出生在遥远的新疆,就叫远新吧。”

1942年国际国内形势急剧逆转,新疆当局投蒋反共,将毛泽民等关押,于1943年9月27日被秘密杀害,时年47岁。

三棵槭树见证一段跨越84年的革命爱情

1942年,毛泽民与家人在一起。乌鲁木齐市博物馆提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先烈已逝,遗志长存。今日的毛泽民故居,树木依然扎根在这片土地,亦如革命精神生根发芽星火相传。

如树般扎根新疆大地回首已是枝繁叶茂

毛泽民的妻子朱旦华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新疆的教育事业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如今的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就与朱旦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那里也有一棵特别的树。

3月11日,正值周一,走进市第八中学,校园里书声琅琅;玻璃墙内保留的迪化城城墙展示着建校时的地理位置;“丰碑墙”讲述着革命英烈们的英雄事迹;校史馆里浓缩着108年的建校史。

三棵槭树见证一段跨越84年的革命爱情

位于校园操场中,参天白榆引人注目,同学们告诉我们,其实这不是一棵,而是两棵树,两树环生,树干挺立,形态独特。在树荫下读书畅想未来,是很多市第八中学学子关于这里重要的回忆,因此获得了“校树”的美誉。

2016年,在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该校1942届校友,也是学校能够联系到的年纪最长的一名校友,时年91岁高龄的昝毓秀抚触大树,深情诉说:“离开学校这么多年了,院里的这棵大树,我认识它,它认识我。”引得周围校友泪眼婆娑。

对于校树的由来,校史馆负责教师陈远方说:“在校史馆建设时,我们寻访了最早一批的校友,据大家回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就是建校之初,这株树就在那里。”

高大的树木宁静地守护着校园,一如几十年前一般,栉风沐雨而岿然不动。

走进校史馆,陈远方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段故事。

1916年,湖北才女贺彦徽在乌鲁木齐旧城满城街西二道巷创办了新疆第一所女子学校——省立迪化女子学校。1938年3月,朱旦华从陕北公学毕业后,听从党组织的安排,与28名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陕北公学毕业生一道,于同年5月抵达乌鲁木齐,开展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三棵槭树见证一段跨越84年的革命爱情

其中,朱旦华就被分配到省立迪化女子中学(今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任教导主任。女中是新疆当时唯一的一所女校。朱旦华忘我地投入工作,把学校当作传播革命思想、培养进步青年、壮大革命力量、支援抗日前线的重要基地,制定了“诚毅团结、勤肃紧张、敏活健壮、精勇创造”的十六字校训。成立了新疆第一个学校党支部,在教学中,她向学生讲授马列主义等先进思想,带领女中师生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传承红色基因。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乌鲁木齐历史文化陈列》展中,还展陈有女子中学的曾经教室还原场景。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市博物馆(市革命历史纪念地管理中心)副馆长李黎说,1940年至今84年。时至今日,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历史、知新疆、爱祖国,触摸历史的年轮,毛泽民与朱旦华的爱情故事,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中国共产党人对祖国的热爱,一个个名字唤起曾经的回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