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学生眼中的抗疫关键词:谦逊、反思、感激
自从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取代德尔塔成为主要流行毒株以来,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持续飙升。在香港大学博士生李纳祈(NapKiLi )看来,应对疫情,除了做好个人防护,我们还要做到谦逊、反思和感激。
谦逊
2019年底以来,新冠病毒在世界多地大规模传播。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生活在感染地区的人忧心忡忡,另一些地区的人却在说风凉话。这不仅反映了后者的无知与傲慢,也表明他们没有为应对疫情做好准备。
其后不久,我们目睹了拥有最先进技术和最发达医疗体系的美国在应对疫情时是如何步步溃败的。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截至美东时间4月9日下午,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超过8039万例,累计死亡病例数超过98.5万例。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0年美国总人口为3.29亿。
扪心自问,我们做好了避免重蹈覆辙的准备吗?或者仅仅是认为自己将是特例?比如说,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典型问题,包括医疗体系崩溃、检疫设施不足、流行病学调查滞后、未能制定适当的应急措施、未能调整限制措施以及日常必需品供应不足等。
我们可能会遇到同样的挑战,犯下同样的错误,也需要同样的帮助。因此,谦虚很重要,保持这一品质可以让人学会放下骄傲,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反思
正如网上所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新冠疫情之下,大量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执法人员、清洁人员和后勤人员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感染风险。虽然“抗疫疲劳”现象并不令人惊讶,但是一些不当行为不仅可能违法,而且将影响那些兢兢业业的人的努力成果。
人们应当意识到,不管别人表现如何,都不能成为自己不承担责任的借口。责怪他人或者归咎于政策,对改善抗疫形势毫无帮助。此外,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抗疫策略。就政策建议而言,我们要避免陷入毫无意义的比较之中。
面对内心的批评欲望,我们应该学会克制自己,因为批评可能无济于事。在应对疫情中,自我反思让人们将注意力从苛责他人转为挖掘自身潜力,学会效仿他人经验。若你认为防疫工作存在问题,除了评论其局限性和可能的原因外,还可以积极参与进去,通过自身努力提高抗疫成效。
感激
很多人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抗击疫情,这不仅仅是因为热情和使命感,还是基于感恩的心理。
从地方层面来看,以香港为例,“全港抗疫义工同盟”、各个政党团体和民间组织积极为社区提供支持和帮助。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人充分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在香港面临第五波疫情时,内地迅速在多个方面提供支持,比如核酸检测、食物供应、援建方舱医院。
近期上海疫情引发全国关注,多个省份驰援上海。而在国际层面,世卫组织呼吁将新冠疫苗提供给所有有需要的人,一些国家愿意承担更多的国际抗疫援助任务。
尽管我们可能没有受过专业的医学培训,但仍然可以加入社区服务,打包和分发抗疫物资,这是一个良好开端。个人力量在很多时候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社会正是建立在每个“微不足道”的人的团结之上的。当每个人都愿意向前迈出一步,我们将逐渐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我们众志成城,共同战疫。
(编辑:严玉洁王辉周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