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北京监管局:绿色金融发展阶段性成效显著
近期,财政部北京监管局在对北京地区部分金融监管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恰逢机遇,阶段性成效显著。
一、绿色金融规模持续扩大
一是绿色信贷是国内绿色金融体系的主力军。绿色信贷余额由2017年的54112.78亿元上升至2020年90451.97亿元,增幅67.15%,年均增速18.68%,其中2020年绿色信贷余额增速高达23.73%,绿色信贷实现线性增长。二是绿色债券是国内绿色金融第二大载体。绿色债券发行额由2018年2337亿元上升至2020年5508亿元,累计发行规模已突破11000亿元,累计发行数量达1097只,新增发行规模与新增发行数量实现同比增长。随着绿色债券的不断发展,涵盖了绿色金融债、绿色公司债、绿色企业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具体券种。三是绿色保险规模持续增长。绿色保险保额由2018年的120284.96亿元上升至2020年183263.62亿元,同比增长24.9%,2018-2020年,累计提供保额450315.57亿元,绿色保险保额与累计保额规模持续增长。从赔付额看,2020年绿色保险赔付额213.57亿元,较2018年增加84.78亿元,年均增长28.77%;2018年至2020年,累计支付绿色保险赔付额达533.77亿元,赔偿金与保额呈现同步增长趋势,绿色保险的风险保障功效持续增强。绿色保险产品体系涵盖了绿色保险产品、绿色保险服务及保险资金的绿色应用,国内绿色保险产品体系已初步建立,在绿色金融中作用凸显。
二、绿色金融模式不断创新
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国金融管理中心,科技创新资源和金融资源高度集聚,总部经济优势明显。截至2021年末,北京地区绿色贷款余额约占国内绿色贷款总额10%,在金融支持绿色产业、绿色技术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和优势。近年来,北京地区金融机构推进绿色金融模式不断创新。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积极参与各大电力集团新能源项目,为电网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调峰填谷以及电网供电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做出巨大贡献;积极跟进国家及北京市绿色交通重大项目建设,为城市轨道交通、货运铁路等建设项目提供融资支持;积极支持京津冀区域环境治理和空气改善项目,推动京津冀区域绿色协同发展;2021年成功发行全国首单新能源基础设施类不动产投资基金(REITs)——“工银瑞投-中能建投风电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着力支持首都绿色重点项目,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发展。建设银行北京分行逐步形成“绿色金融+”北京模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建行新金融解决方案。绿色金融+传统信贷,提升资产的绿色底色;绿色金融+直接融资,为客户搭建绿色桥梁;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绿色金融+碳排放,抢占“碳金融”制高点;绿色金融+差别化政策,统筹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北京银行建立信贷工厂,探索针对绿色企业“批量化营销、标准化审贷、差异化贷后、特色化激励”业务模式;设置首家银行业创业创新孵化器—小巨人创客中心,专项服务绿色、科技等领域;2021年成功发行全国首单银行间市场“碳中和”小微金融专项债券,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绿色产业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项目类别涵盖清洁交通、清洁能源和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等,是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在京各金融机构持续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务实合作,积极借鉴国际良好实践和金融创新,抓住与世界银行、德国复兴银行以及法国开发署等政府转贷项目合作契机,丰富绿色金融领域产品供给;大力发展创新型绿色保险,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在京落地实施,并积极与生态涵养区企业对接,提高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面;推动森林保险发展,守护首都绿色屏障;鼓励密植果园等绿色农业保险发展,支持发展现代节约农业。通过不断创新金融模式,积极打造绿色金融的“北京样板”,为全国推广探索、积累经验。
三、金融机构配套工作机制日益完善
近年来,随着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关注度持续加大,相关配套机制日益完善。一是将绿色金融业务纳入自身战略发展规划。部分法人银行在总行层面设立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将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纳入本行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实施。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和执行标准。通过制度建设,建立绿色业务发展规划与管理机制,制定契合自身发展的绿色金融工作重点,不断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确保绿色金融工作执行成效。三是合理配置信贷资源。通过政策倾斜、资源倾斜,将授信额度向低能耗、低资源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行业和企业倾斜,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四是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授信管理。对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炼焦)、多晶硅、电解铝、船舶在内的八大产能过剩行业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分类施策”的差异化管理要求。五是加强交流与培训。通过参与绿色金融相关论坛等交流活动,多方获取产业政策和前沿信息,着力拓展客户,储备绿色项目;通过举办绿色金融主题培训,提高员工的绿色意识,提升人员专业素质,搭建专业人才队伍,夯实绿色信贷发展基础。
(绿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