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家谈 | 我有“内啡肽”,还有“多巴胺”!

2024-04-12 14:10:01 - 北京日报

交通大家谈 | 我有“内啡肽”,还有“多巴胺”!

近几年,北京城市的慢行系统品质在不断提升,自行车正在慢慢回归城市,选择骑行方式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

骑自行车有哪些好处?

不买车能不能打卡热门线路?

共享单车骑行前需要做哪些检查?

4月10日,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交通大家谈”节目,特邀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轨道交通所工程师孙鹏飞、肖元轶;助理工程师郭毓明来和大家聊聊“慢行”北京。

今日阅读重点

1自专路的出现

2骑行吧,提前养生

3内啡肽、多巴胺

打开思路,自专路不简单

随着慢行品质提升工作的开展,北京市自行车出行环境正在逐步优化。

①自专路是怎么来的——

以前,部分区域仍存在非机动车道绕行距离长、跨越困难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北京市从使用者的出行需求出发,建设一条快速、直达的非机动车道路。于是,自行车专用路诞生了!孙鹏飞在节目中介绍。

成为了解决中短距离点对点出行需求、引领绿色出行的新思路。

(既然下面的路不好跑,咱们就“上天”吧~)

自行车专用路适用于定向出行量需求较大,既有地面自行车出行条件较差,道路交通拥堵的情况。

通过城市自行车专用路的建设工作,打造中短距离出行自行车交通圈,可达到鼓励绿色交通、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

②骑行新势力“通勤铁粉”——

2019年5月,北京市第一条自行车专用路回龙观至上地软件园自行车专用路正式开通。

自行车专用路开通至今已运营四年,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工作日断面流量在4000-8000辆次,培育出了一批“通勤铁粉”。

同时,自行车专用路夜间灯光宜人,骑行安全,环境舒适,周边部分居民也会选择在自行车专用路骑行休闲健身,一度成为热搜不断的网红打卡地。(如果你打过卡,麻烦评论区展示个皂片~)

啥事儿不得拼个性价比么?

通过我们从回龙观至软件园的不同方式的出行体验调研发现,在地铁、公交、小汽车、出租车和自行车这5中常用的交通方式中,自行车出行时间省、成本低、健康环保,已经成为了回龙观与上地软件园之间最便捷、性价比最高的出行选择。

③自专路的未来——

为进一步扩大自行车专用路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区域慢行交通系统的整体提升,自行车专用路“东拓、西延、南展”工程正在持续推进中。立足与现有城市慢行系统的“融、通、连”,着力加强路权保障,提升慢行系统骑行体验,打造慢行示范街区,吸引更多市民绿色出行。

每天骑一骑,活到九十九

现阶段人们身心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来看,骑行对健康有着多方面的效益,包括减少慢性病风险、改善心肺功能、减肥减脂等方面。

①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骑行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风险起到积极的作用。

交通大家谈 | 我有“内啡肽”,还有“多巴胺”!

北京大学医学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杜兰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的学者从2008年开始,以10万余名中国通勤者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项为期10年的关于自行车与健康关系的随访调查研究,并于2019年将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上。

该研究对中国5个城市地区和5个农村地区超过十万名无重大慢性病的通勤者进行了平均期为10年的随访跟踪调查,研究成果表明,骑车上下班有助于降低患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从研究结果来看,与小汽车、公共交通等方式相比,骑自行车通勤群体患缺血性心脏病与患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分别下降了19%和8%。

此外,根据研究结果,每天15-30分钟的骑行对降低患缺血性心脏病与患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效果最为显著,两者分别下降了27%和15%。

②改善心肺机能——

相关研究表明,自行车骑行有利于改善心肺机能。蹬车时腿部肌肉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可以增强心脏的泵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较长时间的骑行还可以提高机体运氧能力、增强呼吸功能等。南丹麦大学运动科学与临床生物力学研究所开展了一项关于骑行对于成年人心肺功能改善影响的研究,该研究对56名来自不同行业的通勤者进行测试,改变其上下班通勤方式,每天至少进行20min的通勤骑行,持续8周后,测试者最大摄氧量等心肺机能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交通大家谈 | 我有“内啡肽”,还有“多巴胺”!

③减肥减脂心情好——

骑行作为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还可以通过消耗脂肪对人体进行供能,具有良好的减肥减脂效果。悉尼西南地区健康服务机构一项关于6810名通勤人员的健康调查显示,骑行通勤人群的超重或肥胖比例明显低于驾驶小汽车通勤人群,男性小汽车通勤人员超重或肥胖比例60.8%,男性骑行通勤人员超重或肥胖比例39.8%;女性小汽车通勤人员超重或肥胖比例38.8%,女性骑行通勤人员超重或肥胖比例30.3%。

骑行中的内啡肽和多巴胺

骑行不仅对身体有益,还有助于体内内啡肽和多巴胺的释放,从而帮助骑行者缓解压力,心情愉悦。

交通大家谈 | 我有“内啡肽”,还有“多巴胺”!

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它是我们快乐的源泉,在2001年12月6日期的《神经元》杂志上,一项来自麻省综合医院的研究表明:大脑产生快乐和痛苦的区域是重叠的,每一次多巴胺所产生的快感,身体会自动用一定的痛感来平衡它。

郭毓明介绍,在《多巴胺国度》这本书中有一个比喻,人类的大脑就像有一个天平,当我们玩游戏,买东西,吃美食,天平会倾斜在快感这一边,但这只是暂时的,我们的身体亦会产生痛感从而稳定这个天平,这个现象在生理学上叫做体内平衡。捷克布拉格查尔斯大学曾发表过一篇论文,让十名志愿者在低温的冷水池坚持1个小时,结束后采集血样发现志愿者体内的多巴胺含量有显著增加。

所以在轻微痛感骑行中,体内的多巴胺含量会自然地升高,在运动过程中,身体会释放处一种叫做内啡肽的激素,是一种具有类似吗啡作用的肽类物质,这种物质具体镇痛效果外,也能够带来愉悦感和快乐的体验,使人感到振奋和充满动力。而骑行、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是最有效的释放内啡肽的方式。

(综上所述,每天骑行30分钟,可以拥有买买买和炸鸡腿的同等快乐~)

(部分素材来源于北京交通广播)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