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中断4次的电话采访背后 是让“住有安居”成为现实的承诺

2022-05-12 12:26:21 - 封面新闻

一场中断4次的电话采访背后 是让“住有安居”成为现实的承诺

樊有方

张驰封面新闻记者周翼

去年“五四”青年节,樊有方给自己写了一句话:“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理想。”

今年“五四”青年节后,5月11日,樊有方告诉封面新闻记者,“理想还在,希望再多一些务实,让理想变成现实。”

去年7月,作为中建八局西南公司一名年轻的技术工程师,樊有方来到了拥有“黄金王国”美誉的凉山州木里县,没有见到遍地黄金,“但我希望用我的努力,换来群众增收,住有安居。”

一场中断4次的电话采访背后 是让“住有安居”成为现实的承诺

樊有方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一场中断4次的电话采访

“群峰嵯峨,四时多寒,是为凉山”,凉山木里,曾是一个土地稀少、人口密集的贫困地区。“木里”在藏语里是“美丽、辽阔、深远”的意思。

木里县曾长期是深度贫困县。“我到木里来的时候,这里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通过电话,樊有方回忆起了刚到木里时的情形,“到这里的第一感受是,这里太美了。”

因为脱贫攻坚,一座座安全崭新的新农村建筑,成为大凉山上最靓丽的风景线,当地的集体收入由负债变为增收,百姓们的收入来源也更加广泛了。

“我今天到了木里县列瓦镇碾水村,参加森林防灭火宣传和巡逻。”樊有方告诉记者,一共4个人,带着自己买的菜,借住在当地村民家中,要在山上待3天,“这里森林防灭火工作压力很重,所以我们也会积极参与进来,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

因碾水村地处偏远,不到一个小时的采访通话,因信号问题中断了4次,樊有方不停地说着“不好意思”,“下午还要上山,信号会更差。”这场艰难的采访,就这样在“断线、重连、再断线”中持续着。

一场中断4次的电话采访背后 是让“住有安居”成为现实的承诺

碾水村聚居点

一次下乡遇到2次滑坡

樊有方今年32岁,目前就职于木里县住建局质安站。

在木里不到1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参与在建项目验收15次,专项检查5次,通过对项目进行图纸实施情况验收、项目安全质量体系建立与运行、施工现场标准化实施等情况检查,掌握在建项目大致情况,并根据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通过现场指导与帮扶的方式完成整改,并组织相关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进行观摩,加强了施工、监理管理体系的建设。

跑现场是樊有方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9月,为了帮助当地应急管理部门验收一个取水池的项目,樊有方在前往俄亚乡的路上遇到了滑坡,“当地进行了紧急道路疏通,我们只能从滑坡点走过去,再换车前往目的地。”樊有方回忆,没想到返程到唐央乡的时候,又遇到了滑坡。

同事们都跟他开玩笑,“以前没有这种情况,你来就遇上了。”但这样的经历,没有让樊有方打退堂鼓,“既然我遇上了,就更要把这里建设好,不能让其他人再遇上。”

一位低保户给了他鼓励

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这样的想法尽管一开始就有,但樊有方真切地“摸”到群众的“幸福指数”,是在沙湾乡沙湾村一位名叫打打的低保户身上。

今年1月,樊有方因项目来到沙湾村,借住在村民打打家中。“他是个低保户,没有结婚,家里也没什么产业收入。”樊有方告诉记者,“但一走进他家,就把我震撼到了。”

尽管家里家具、家电很少,但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他每天早上5点过起床,喂猪、打扫、做饭,就算是最冷的天气,他也是如此。”樊有方说,打打家其实没什么产业,他自己身体也不好,有时候靠找点中草药补贴家用,“但他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感动了我,也鼓励了我。”

“既然来了,就要做好。”带着这样的想法,樊有方更加坚定地奋战在木里的大地上。

一场中断4次的电话采访背后 是让“住有安居”成为现实的承诺

建设中的木里县文化公园改扩建项目

一份献给木里人民的国庆礼物

在樊有方看来,只有住上好房子,才能过上好日子。到木里县以后,樊有方参与排查鉴定C、D类农村危房190户,协助木里县住建局编制全县农村C、D级危房整治情况汇总台账,并筛选出返贫致贫风险农户17户,全面掌握了全县农村危房动态。

“我现在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准备下一阶段的农村危房改造。”樊有方表示,同时还要加强与上级单位和各乡镇对接“一卡通”使用情况,解决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政策性补贴到位,为下一步农房改造建立夯实的基础资料。

除了农村危房改造,樊有方手里还有一项重点工作:木里县文化公园改扩建项目。

“这是献给木里人民的国庆礼物,一定要赶在国庆节前完工,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只要一有时间,樊有方就会出现在项目现场,“要赶工期,也不能放松安全监管和施工质量。”

(受访者供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