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无字的史书

2023-05-12 03:55:34 - 贵阳日报官方微博

转自:贵州日报

有图无字的史书

花溪挑花展。

2023年初,一场名为“花溪挑花的前世今生·指尖上的艺术展”在花溪公园“乡贤里”开幕。挑花是传统苗族刺绣的一个分支,展览“前世今生”的主题,正暗合着苗绣这门古老手艺的当下命运——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留住记忆与激发活力。和众多传统技艺一样,苗绣面临着数千年生命延续中的变与不变。

展览在花溪公园旁一溜修复后的老建筑群里举行。人字形的屋顶,纵横交错的木梁,中轴线上一列清代到民国的苗族老挑花衣,以时间为序依次罗列,构成一条花溪挑花衣的演变时间轴。世世代代的花溪苗族妇女以底布棉纱经纬线为坐标,用挑绣的手法绣出一个个“十”字单元,通过数纱对称布局,形成美丽的图案。独特的挑花贯首服,成为这支被称为“花苗”的苗族支系的识别标记。苗族男女将这密密的“十”字穿在身上,它们所呈现的符形纹样流传千年,暗藏这个民族由古通今的所有秘密。

收藏家、艺术家刘雍是苗绣的早期收藏者之一,拥有大量包括挑花在内的不同类别和绣法的苗绣收藏,并撰写了多部关于贵州苗绣的研究著作。他认为苗族服饰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有图无字的史书,通过图形纹样记录了贵州苗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像族徽一样保持了苗族及各个支系的自我身份认同,可以说是“彩线绣成的史诗,穿在身上的图腾”。同时苗绣还是中华文化多样性和艺术成就的体现,在世界原生态艺术的范围内占有重要地位,为博物馆、研究机构和收藏家所重视。“譬如在巴黎的世界原始艺术博物馆内,苗族服饰与非洲木雕、南美陶器、东南亚石雕比肩展出,证实了它在世界原生态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刘雍说。

2021年5月,孔学堂举办“一针一线何其精彩”——刘雍收藏贵州民族印染织绣和服饰展,113件展品从刘雍数以千计的刺绣、蜡染、织锦、挑花和服饰收藏中精选而出,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而在此之前的很多年,这些藏品多次漂洋过海,在国外办展,展事之多、规格之高和展期之长,迄今在贵州藏家中首屈一指。刘雍记得在法国巴黎的中国城展览中心举办时,各大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法国观众参观完展览后为了留下他们的观感和意见,竟在两张放留言簿的桌子后面排起了队;在奥地利两家博物馆展出两年,不但当地媒体进行报道,利恩茨市政府还为展览举办了开幕式和晚会;2011年,贵州省政府和当时的省文化厅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中国贵州苗族服饰展览》,刘雍提供了全部展品,当时法国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认为世界上最好的刺绣有两种:一种是印第安人刺绣,另一种就是贵州苗绣。

2006年5月,苗绣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图案中记录的族群历史、纹饰中流露的朴素哲学,已经让人们惊叹不已,而艺术呈现和工艺造诣上的精妙绝伦,更令外界叹为观止。质朴而自由的表现形式,让苗绣体现出真正的“道法自然”,繁复的纹饰中有他们对传统的传承,对自然的摹拟,对美好事物的超时空归纳——万物同出一源,即蝴蝶妈妈,这也代表着代表苗族关于世界起源的认知。这个古老的民族将自然万物,如蝴蝶、飞鸟、鱼、各色植物等等,统统绣进了苗绣里。龙是汉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庄严,具有很强的等级性,在苗绣中也能看到,却每每被肆无忌惮地创造和改写,自由地描绘在衣角裙边。它们被天马行空地“混搭”,因而有了水牛龙、鸡头龙、鱼龙、蚕龙、叶花、鱼尾龙、蜈蚣龙、人头龙等等。这些龙少了威严,多了亲近,似乎就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这种自由、奔放的思维之下,苗绣的图案形形色色,变幻多端,而色彩运用也同样大胆,各色搭配夸张而和谐。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