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千年,经纬之间织就锦绣河山

2023-05-12 05:15:20 - 齐鲁晚报

蚕丝千年,经纬之间织就锦绣河山

蚕丝千年,经纬之间织就锦绣河山

记者 赵原雪

这个春夏,一场事关城市烟火的倾注与交会让无数的淄博文化符号被再度照亮。

不同的文化载体以不同的形态,向外界诠释了一个多彩的淄博。

它们或是用纸剪出的世间百态,或是璀璨星河下的十里花灯;或是千年窑火涅 而生的陶琉……当然,也有于毫厘之间,上万根丝线织造而成的锦绣河山……

丝绸,周村史书中最为灿烂的篇章,源起於陵古城,兴于汉唐丝绸之路,2000多年的辉煌历史,而今依然在淄博手造者们丝线织就的历史长河中破浪前行。

翟先宝,丝绸染织技艺的传承人,大半辈子都奔赴在丝绸“守正与创新”使命交叠中的他及其麾下的淄博凯利丝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利丝绸”)在取得无数辉煌与荣誉后,又在这个春天,听到了“蚕丝织锦”被列入淄博文化“三件套”的赞誉之声。

见证

74岁的翟先宝与他创建的丝绸工厂,隐匿于周村区东街的一处喧闹的街市中,凯利丝绸,是周村当地的丝绸老字号。

展厅内,一件件织锦艺术品在灯光的映衬下闪烁着如月般的光泽,仿佛置身于一个微型的美术博物馆。

一幅2米多长的《千里江山图》率先映入眼帘,画中千回百转的浩荡长河,在翟先宝等人的手中化作经纬相交的织点,在勾勒出浩荡山河图景的同时,也成就了一幅手造的织锦画。

采访中,记者获知,这幅织锦版的《千里江山图》,曾获得中国纺织非遗十佳作品而蜚声内外……

由南向北,翟先宝如数家珍。每幅作品像一块记忆承载片段,拼凑着翟先宝每一段与丝绸织染的岁月。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养蚕、缫丝、种桑、织绸。”那个年代对于翟先宝和所有周村人而言,有着共同的回忆。

翟先宝说,“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是那个年代的周村丝绸繁荣的真实写照,也恍然间贯穿他丝绸生涯的始终。

1966年是一个开始。那一年,翟先宝开始学习与产品设计、意匠相关的砸花技艺,经过长达19年的拼搏,1985年,他掌握了丝绸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1999年,翟先宝担任凯利丝绸董事长,赓续前身淄博丝织三厂七十多年的辉煌历史,带领丝绸工匠们开启了新的丝绸改革与生产之路。

时光向前,这个春夏,当听到外界把蚕丝织锦列为淄博文化“三件套”时,翟先宝很是激动。

他说,就历史而言,丝绸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丝绸是足以恒久珍藏的文化,也是旱码头文明璀璨千年的历史见证。”翟先宝表示。

资料记载:周村是中国桑蚕丝绸业重要发源地之一,自於陵古城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作为齐国重要的丝绸织造印染中心,其历史渊源和对传统织染技艺的影响深远。

从汉代到唐代,周村成为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之一。明嘉靖年间,正是丝路的繁盛使得周村成为中国四大“旱码头”之一。

1904年,周村开埠后,成为当时山东最大的丝绸生产和贸易市场。“周村丝织业之盛,所织绢、绉、绸、绫之属,称山东第一”。近代以来,周村一带丝织业已成为全国12个丝绸出口生产基地之一。

昔日盛景延续至今,包括凯利丝绸在内的周村丝绸纺织业,还有很多如翟先宝一样丝绸工匠,在跨世纪的坚守中,上演着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

技艺

历史底色渲染丝绸文化的初心,淄博手造者们对丝绸的传承与变革成就匠心,也同时为丝绸的灿烂成就了更多的可能。

翟先宝说,周村染织技艺发展至今,从根根丝线,到一幅完整的作品,需要整整7道工序。

泡丝、络丝、并丝、捻丝、整经、摇纡、织造,缺一不可,每道工序都考验着工匠的技艺水平。

织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凯利丝绸创新致胜的艰难一步。

“以织锦画为例,有的熟织产品,需要先染线后再上机织造,近几年来,我们针对70年代有梭织机老设备性能存在欠缺进行了技术攻关,致力克服传统织机存在的短板,提高织锦画生产创作的质量与多样性。”翟先宝说。

为此,凯利对传统丝织机进行技术改造,由单梭箱改为4x4梭箱、增加任意选梭;对丝织机卷曲、送经部分进行改造,使丝织机的纬密由原来的50梭/Cm增加到280梭/Cm,到后来达到300/Cm梭,纬线由两种增至到六种,这意味着,画中每一厘米的背后,是300条纬线的精密织造,能够创造更加色彩、线条更加复杂的画作,完成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匠心,在这300条纬线创造的方寸之间尽显。

先进的技术改革延长了织染非遗技艺的生命,也使得凯利丝绸的织锦画在一众周村丝绸艺术品中脱颖而出。其出品的《周村八景图》《清明上河图》《百骏图》等织锦画作品,不仅具有浓厚的东方民族特点和艺术风格,也多次在省市区举办的活动中斩获奖项,见证着重大市、省、国事时刻。

其中,织锦画《周村八景图》与双层夹芯丝巾共同被中国丝绸档案馆收藏;2020年,作品《欢腾的草原》在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斩获金奖。

如今的凯利丝绸,以“绮盛丝织”为名注册商标,发展为“山东老字号”品牌,2021年6月,凯利丝绸所保护的“周村丝绸染织技艺项目”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旗下的丝绸织染系列产品跻身于业界的“精品”行列。

重演

尽管已过古稀之年,以发扬丝绸文化为毕生使命的翟先宝,和周村,和淄博一起,还在期待着一个更远的未来。

这份期盼,在淄博受到前所未有关注的当前,愈发强烈。

他坦言,现在越来越多淄博文化品牌在技术革新、技艺传承、文化赋能、文旅结合等各方面乘势而上,再度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丝绸作为淄博文化“三件套”的灵魂之一,更要付诸实际行动,践行文化“两创”的新发展。

“我们肩负着非遗文化传递的使命,把代表着山东丝绸传统技艺水平的织锦发扬光大,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创新中得到保护和弘扬,进而为中国丝绸文化增光添彩。”翟先宝说。

为此,翟先宝与他的凯利丝绸也给出了生动的注解。

他认为,传承是根本,丝绸文化得以继续向前,需要新鲜血液的传承与革新。

为此,凯利丝绸积极与学校接洽,与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等学校进行合作,对接高校相关人才,让更多青年力量了解丝绸,并深耕丝绸产业,进一步扩大丝绸织染的影响力。

此外,他们还将丝绸技艺与现代美术工艺相结合,聘请专业人士对人像等绘画类别进行专业讲解,及时吸收当代艺术审美,丝绸艺术作品推陈出新。

在产品方面,凯利丝绸则继续保证织锦画的市场供应量,致力于攀登文创、装饰领域,推出个性化定制服务,以匠心工艺为标准,将织锦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淄博这波流量推动下,凯利丝绸也在同时思考淄博元素与丝绸的有机结合。为此,翟先宝取“淄”谐音,创建了属于凯利丝绸的织锦品牌“淄锦”。

翟先宝的努力不是孤本,在纺织丝绸企业总体量高达500余家的周村,产业转型升级的企业案例比比皆是。

例如大染坊、恒利纺织、兰雁纺织等企业打造产业链前段产品“新、优、特”;恒利纺织、兰雁牛仔、澳迪森等企业致力于精品时装与高档品牌加工提档升级;以及飞狮巾被等企业打造国内知名家纺产业基地……

随着越来越多代表淄博的文化元素被相继开发,更大范围的跨界联动也正呼之欲出。

采访中,记者获知,为响应省级“陶琉丝”文创产业发展,凯利丝绸正联合硅元瓷器,共同承接了“陶琉丝”文化伴手礼产品的生产研发任务。

这意味着,陶瓷、琉璃与丝绸,在不久的将来,将会以文创产品“三件套”的形式,为外界带来一场文化交融,彼此成就的文化盛宴。

而随着这样的动作相继出现,未来,与淄博陶琉一样,淄博丝绸能否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之上,赓续昔日旱码头的荣光?答案令人期待。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