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飞:书法传承自有方法

2023-06-12 06:55:13 - 南宁晚报

华飞:书法传承自有方法

■本报记者李宗文实习生陈洁

他的作品自带神韵,书法同样讲究出处。早年,只要兴致一来,总有惊人妙笔。如今,沉心专研书法,希望将中华古老艺术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他叫华飞,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注册书法高级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广西考级中心首席监考官、广西华人书画院院长、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他自幼喜爱书画,笔耕三十几年,博采众长,熔古创新而自成一格,兼通各体书法,尤为行草见长,擅长画花鸟、山水等。他在全国书法比赛中多次获金奖、银奖。近几年应邀到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新加坡、日本等30多个国家进行书画展览交流。

与书法结缘 以木为笔以地为纸

1967年,华飞出生在广西凤山县,是家里的长子。其父亲是当地的教书先生,写得一手好字,也是村里红白喜事必请的“账房先生”。

逢年过节,村民常携带家里自产的土鸡蛋、大米或是拎着活鸡来家里请父亲写对联。华飞对这样的画面如数家珍。耳濡目染的他从小就对换来好多“美味”的毛笔饶有兴致。华飞对书法爱得着迷,可家里只有一支毛笔,父亲不让年幼的华飞玩弄,每次写完字都将毛笔锁在木抽屉里。淘气的华飞为了练字,常常撬抽屉“偷”笔。有时候没毛笔,华飞也没有对练字“善罢甘休”,而是用木棍在地上学着和父亲一样“挥墨”。以木为笔,以地为纸,便是华飞小时候练习书法的开始。

据他回忆,家里住的木楼地板更是被他用木炭练字时弄得黑漆漆的,没少挨母亲骂。多年以后,华飞仍然对当年不可多得的毛笔念念不忘。“老爸,如果你从小随时把毛笔交给我练字,那我是不是就会早点有成就?”很多年后,华飞每每追问此事,父亲都是含糊回答。直到有一次父亲来南宁,才告诉他真正的原因:“那支毛笔养活了我们一家人,你要是弄坏了,要花上整整一天时间走路到县城买,还不一定买得到。”父亲的话让华飞感慨不已。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父亲一支毛笔养活了七个兄弟姐妹和奶奶。彼时,华飞对书法的喜爱,实则也有对父亲的崇拜。

“父爱如山,子情深似海”。如今,在书法上有所造诣的华飞也成了父亲的骄傲。

1987年高中毕业后,华飞来到南宁参军入伍。进入部队后,华飞拥有更多练习毛笔字的机会。因为有练习书法的底子,华飞得到了专门任务,负责黑板报等文艺宣传工作。有意思的事,这也是华飞第一次见到字帖。因为当时工资低,没办法买到更多字帖和练习的宣纸,华飞就收集和充分利用过时废弃的报纸练习毛笔字。日积月累,一大摞报纸上都浸染墨汁。华飞把在部队练就的坚韧不拔精神,淋漓尽致地用在书法上。从这段时间开始,华飞还不断在报刊上发表各种书法作品。

不拘泥于传统 书法必须“饮其流者怀其源”

长期以来,华飞喜欢从著名书法家王铎、赵孟頫以及清代碑文等作品中不断研习,探寻属于自己的书写意境。他主张沿袭中国两千多年的书法传统,多向古代著名书法家学习,汲取岁月积淀下来的书写技巧。

“比如,古人的作品中笔画长的,你就不要缩短它;笔画是弯的,你就比他写得更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古人的基础上创新。”“但又千万不要只照搬古人,也不要强行创新而违背了书法传统。”他提倡不拘泥于古人的笔法,而是在融合“五体”,即楷、行、草、隶、篆风格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另辟蹊径。正如他所说的:“要让别人看到作品风格时,就知道是我写的。”华飞的书法风格大气、厚重又灵动,创造有浓有淡、有实有虚的意境,彰显书法包罗万象的生命力。

对于所谓的“江湖书法”,华飞认为是虚的。比如名头、学位等都是虚的。何谓“江湖书法”?就是没有经过模仿古人的东西,自己瞎搞的,没有专家评定的书法。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华飞作为中国古典书法艺术的传承者,他希望写书法要“怀其源”,真正做到在中国书法传统上继往开来。

作品走向世界 耄耋老人执着求见不愿离开

上世纪90年代,华飞的书法作品开始受到关注,他的作品逐渐走出国门,至今已经到30多个国家展出作品。在不同国家展览作品的经历中,有两件事让华飞印象深刻。

一件事是华飞的作品《凤》曾在美国展览,一名美国华侨女企业家看展时对这幅作品很是痴迷,站在画作前看了很久都不愿挪开脚步。作品中的“凤”字像两只光彩夺目、奋翅腾飞的凤凰,灵动的形象深深吸引着她。原来这名女士的名字中也有“凤”字。当时该女士愿意出价38万元人民币买下这幅作品,华飞以作品需要继续参加巡展为理由婉拒。该女士因没有买下《凤》深感遗憾。三四个月后,她不惜回国来到南宁重寻这幅作品。

另一件事是他的作品在美国展出,有一天将要闭馆时,华飞却接到工作人员打来无法闭馆的电话。原来是一位接连几天来观展的九十多岁老爷爷,强烈要求见到华飞才愿离开。老爷爷是台湾人,长期居住在美国,听说展出消息后专门过来请教华飞怎么用笔用墨。耄耋之年仍然对书法艺术如此热爱,令华飞特别感动。华飞认为在各国展览作品收获的不仅是个人荣誉,更多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这些年,他也遇到不少国外的书法爱好者,华飞总是不忘教授他们如何写好中国书法,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热心做公益  300名书法家送20多万副春联

“艺术来于生活,来于社会,也最终回归生活、回报社会”。华飞坚持做了十几年的书法公益活动。

比如:华飞积极参加义务献血公益活动,为参加活动的每位献血者无偿赠送一幅书法作品。最值得一说的是下乡送春联活动。“百名书法家万副春联进万家”大型公益活动是由广西华人书画院发起主办的大型文化公益活动,2015年起至今,累计组织300多名爱心书画家参与,成功举办了395场活动,送出20多万副爱心春联。举办地不局限于南宁市区内,更是去到偏远山区,在都安隆福乡六山村、保安乡隆仲村等都留下书法家的足迹。

华飞记得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书法家们吹着冷风、冒着大雨来到大化七百弄乡送春联。风雨无情,但人间有情。乡亲们排着长队参加活动,还说:“这样的活动很好,你们能不能每年都来?”那一瞬间,华飞的心感到特别温暖,“一路风吹雨打也值得了”。

“百名书法家万副春联进万家”大型公益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让华飞意识到传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原来有这么多人一直与自己同行。

教书法有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汉字书法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华飞在南宁开了20多所培训班,教学对象覆盖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谈到给书法爱好者的建议,华飞说:“首先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字帖;其次要下功夫多临帖,直到临摹得相似的时候需要老师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先掌握点横竖撇捺,再延伸到其他地方。”华飞还重点强调,要有文化功底,才能将书法艺术的奥妙神韵彰显出来。“比如著名诗歌《北国风光》,只有狂草的特点才能与其大气磅礴的诗风吻合。要是用楷书写的话,就显得逊色无味了。”

疫情时期有一对中年夫妇的工作暂没着落,他们闻讯向华飞求学。华飞理解他们的难处,义务教了他们3个月书法。后来这对夫妇不仅考过了书法八级,还在培训班当起了老师。这件事很好地诠释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记者连线这对夫妇时,他们告诉记者,华老师不仅教授了他们很多书法专业知识,还给予辅导和培育学生的经验。“没有华老师的教导,我们不可能在3个月时间进步那么快。这次把书法练好证明我们可以把某一项专业技能学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