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 | 石宇锋:科技兴田,越种越甜

2024-06-12 09:30:24 - 中华儿女

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风采

作者 | 《中华儿女》记者梁伟

编辑 | 张惠清

2024年4月20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粮食生产综合服务基地开工建设。对于陕西省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宇锋来说,这里承载着梦想和希望,未来这里会成为农田耕种管收烘储全产业链的粮食服务基地,为农户提供粮食晾晒、烘干、仓储等多元化服务。

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 | 石宇锋:科技兴田,越种越甜

今年,是“90后”新农人石宇锋种田的第十二个年头。2012年,石宇锋退伍回到家乡,从农业“门外汉”摇身变成田间“百事通”。他坚持科技兴农,把植保无人机、数字化全程监管等先进设备和农业技术引入田间地头,为当地农民提供“保姆式”、“菜单式”全方位服务,耕耘属于新时代“新农人”的田园之歌。他将实践成果推广到非洲,在世界青年发展论坛进行主题演讲,向全世界讲述中国农业现代化“好故事”……

2024年4月,石宇锋获得第28届“中国五四青年奖章”,他自豪地向别人介绍自己是“新农人”。“多年前,被介绍说我是农民,是做农业的,我会特别不好意思。但现在,我为自己从事的工作而骄傲,新时代的青年农民就要爱农业、善管理、懂经营,用科技服务农业。我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和我一起以科技为手段,在乡村的土地上发光发热。”

“我爸喊我回家当农民”

1993年,石宇锋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对于田间地头,他从不陌生,因为祖父和外祖父都是乡镇农业技术员。在石宇锋的记忆中,祖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像我们这种工作,技术过硬农民才能信任你”。所以,祖父每天一大早就去田里转悠,他会主动帮每家每户查看庄稼生长情况。一发现问题,就立即告诉村民。时间久了,谁家种什么、在哪里种、长势如何,祖父都了如指掌。在石宇锋看来,农技员就是给庄稼看病的医生,每天要和庄稼待在一起。哪怕节假日,家里也常常围堵了很多人,都是来寻求解决家中田里的问题。

石宇锋的父亲在改革开放初期创办了一家小型农业企业,服务当地群众,家人对于他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或许在我很小的时候,服务农户、扎根农业的念头就像一颗种子早早埋在了我的心里,爷爷、外公和爸爸做的事情让它生根发芽。所以,从事农业或许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石宇锋说。

因为家人都忙碌于自己的事业,石宇锋一直在寄宿学校读书。他的性格活泼开朗,独立有主见,看待事物的角度成熟,做事认真负责。正是因为如此,他在17岁的时候就参与了家里100余亩葡萄产业园的管理工作。 

2010年,石宇锋应征入伍去了新疆,踏入库车军营,远离家人,远离朋友,远离故土,开启人生新篇章。绿皮火车,开了很久很久,窗外的风景从翠绿变成土黄,石宇锋终于到达目的地。进入新兵连后,他每天8点前便起床开启一天的体能训练,跑步、俯卧撑、仰卧起坐……

石宇锋说:“当兵就要去最艰苦的地方,就是要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在库车,最艰苦的就是冬天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里站岗,我们都穿得特别厚重,交班的时候需要验枪,要脱下手套去检查枪栓,因为我们的枪都是金属材质,有时候手一碰到枪栓就直接粘住了,要是猛拽,皮肤都会撕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枪暖热。”

这样的生活,石宇锋经历了整整两年,他说自己痛并快乐着。“起初并不理解很多人口中的‘当兵要后悔两年,不当兵要后悔一辈子’具体是什么意思,但是在部队,你会变得更坚强,那才叫真正的成长。只有经历过艰苦磨难的洗礼,才算得上真正的成熟。”石宇锋说,“只要你选择军旅,你的人生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会遇见一个未知的自己,活出一个全新的自我,更重要的是,你会深深爱上这个地方,爱上那一抹迷彩的青春!”

2012年,石宇锋退伍了。对于未来,他有着自己的规划,他想去大城市,最向往的就是上海,也想和父亲一样去创业,但不是农业,而是打造一个很“潮”的冰激凌店铺。他甚至做了全面的前期调研,对于店铺的位置也有了自己的考虑,但是家人的一通电话,让他的人生发生了转折。父亲说:“你要想走自己的路,就迈开步子大胆向前,你要是想回家扎根田间地头,我们也会尽全力支持你。”祖父说:“娃娃都到城里干事业了,这地谁种啊?”

考虑了许久,石宇锋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回到乡间,开启自己的乡村逐梦之旅。

用无人机“吸引”年轻人的加入

回到渭南后,石宇锋走进了父亲创办的绿盛公司,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青年人从事农业工作自然有着不一样的“奇思妙想”。那时候,石宇锋最先关注的就是无人机领域的病虫害统防统治。他说:“当时人工喷洒农药浪费多、打药时间长,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使人体健康受到影响。倘若利用无人机打药,那就只需遥控操作飞机喷洒,人药分离,避免药物对人体的侵害,药物没浪费,效率高、效果好。在当时的我看来,这就是未来的方向。”

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 | 石宇锋:科技兴田,越种越甜

一边思考,一边行动。在出现工业化无人机之前,由于没有定位系统,植保效果全靠无人机飞手的现场操作水平,石宇锋就自己做飞手,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那个时候每次出药都会‘摔机’,甚至‘炸机’,头天出去5架,第二天差不多就会有3架送去维修。”石宇锋说,那个阶段,合作社在无人机购买维修上就赔了很多钱。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3年,陕西省植保总站有一个购买航化施药器械的项目招标。在当年,陕西专业的基层农业服务平台极为稀少,而绿盛公司在2013年前就一直在做机械化病虫害统防统治。或许如此,绿盛公司在此项目中成功中标。 

作为项目负责人,石宇锋带着团队前往深圳、山东等地考察,引回很多外地企业来做试验。同年,团队做了一次实验——在地面布置试纸,无人机在上空打药,通过实验结果发现整体效果不错,效率也高。2014年,石宇锋在了解到极飞在新疆用无人机进行棉花植保作业的消息后,发现当地用户评价很不错,最终决定将极飞农业无人机也带到渭南。

2015年,石宇锋组建了陕西省首支专业化无人机病虫害防治队,负责给农作物打药。而这也让他对自己的团队构成有了新的想法,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对科技化农业有全面全新的认知,这样的团队才更有前景。

未满一年,石宇锋就组建了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他说:“你说让年轻人下地背药箱撒药施肥,他们会面露难色;但你跟他们说,开飞机也能搞农业,他们大都愿意抢着干。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改变大家对于农民贫穷、落后的刻板印象,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农业,热爱农业。”

就这样,无人机“吸引”了20位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人加入,1995年出生的赵彭飞就是其中之一。出生于临渭区吝店镇的他在中学毕业之后,在工厂做过流水线,操作过塔吊,开过工程车,但收入都不稳定,加上城市生活的费用很大,忙了一年,所剩无几。偶然间,他听到家乡人说石宇锋的无人机团队招募年轻飞手,当时就心动了。他说:“植保无人机在当时就是新事物,我们当地人根本没人干这个,要是我先学会了这门技术,我就是先行者。”这就是青年人的新思维。回到家乡之后的赵彭飞加入了石宇锋的团队,公司出资将他送出去培训,他也肯钻研,学得非常认真。

“植保无人机对农业的意义,最主要还是对劳动力的解放。在农田旋耕、插秧、收割、烘干4个领域实现了机械化后,植保无人机直接取代大农田手动喷洒农药的方式,大幅提高植保效率。”赵彭飞说,“当时的飞机没有型号,喷洒量也不大,我们要站在高处进行操作,比现在要辛苦很多,但更难的是学会了技术,却无用武之地,因为对农户来说,在没有亲身感受到效果之前,几乎没人能接受无人机喷洒农药。由于没有工作量,石总几乎一直在贴钱推广。”

石宇锋说:“当时太难了。虽然每次去作业时,无人机总会成为田间地头的亮点,不少爷爷奶奶感到很好奇,会围观,但是要他们接受这种新鲜的事物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接不到单,飞手们的收入就上不去,有的人开始动摇,但我知道,熬过去,天就亮了,这是大势所趋。”

科技是最大的公益

“夫水镇六个村,1200-1500亩作业面积,急需两个或三个飞防作业组!”“孟原镇,目前300亩,有人接单吗?”“华西镇,作业面积500亩,抓紧接单,急急急!”……2016年8月,来自渭南各地的黏虫防治需求发送紧急求救信息。这种虫子又叫行军虫,以玉米、谷子、高粱叶片为食,经常大规模迁徙,成长过程中多次蜕皮,每次蜕皮食量都增大一些,幼虫三天之内就能把玉米叶片吃光,虫害爆发时能直接把整片玉米地吃成光杆,而且因为“行军”的特点,会造成虫害不断扩大,最严重时,黏虫多到让当地村民几乎无法下脚,大片农田面临绝产风险。

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 | 石宇锋:科技兴田,越种越甜

“眼看玉米被虫子吃成光杆,实在让人心痛!”很多农民站在田间,看着密密麻麻的黏虫痛哭流涕。由于部分地区黏虫已经长到3至5龄,如果农民手动喷药无疑杯水车薪,即便是机械化农药喷洒设备也效率偏低,这种情况下,以高效率、智能化、适应性强为优势的植保无人机,真正扛起了抢险救灾的重任。

石宇锋接到了县政府任务后,带着自己的团队迅速出动,植保直升机2架、植保无人机38架,连续高强度飞行6900余架次,作业面积达到10余万亩,有效遏制虫害,确保玉米当年实现丰收。从那时起,无人机飞行队“一飞成名”。

“当时差不多一个月,特别辛苦,那时候无人机还没有摄像头,全靠自己的眼睛盯着,玉米又生长得比较高,我们就站在车顶上,八月的气温特别高,我们一干活就是从天亮干到天黑,整个人被晒黑了好几个色号。”赵彭飞说,“看见好多老年人一年的收成被虫子啃食,我心里特别难受。能用自己的技术帮助他们,再苦再累都值得,我们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当时的工作,我特别有成就感。”

2017年,宜川县秋林村的苹果被冰雹打“伤”了,而在冰雹之后,当地又迎来了高温天气,受伤的果实在高温暴晒下,滋生了苹果蛆、果蝇,当地果农内心十分焦虑。千钧一发之际,石宇锋的团队接到了县政府下发的果园防疫任务,整个团队通过不间断5天作业,让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就在这一年,石宇锋团队获得“第27届世界环境尊重奖”,他们是当年中国唯一获奖组织。

正是一次次面对虫害的正面直击,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们愈发信任这小小的无人机散发出来的大能量,这些当地人看不懂的高科技,在防治害虫时效果立竿见影,作为团队负责人的石宇锋被众多村民所信赖,他也带着自己的无人机团队一直在前进,技术在提高,设备在更新,飞手们的收入也在持续增长。

2019年,石宇锋带着技术团队来到非洲南部的莫桑比克参与万宝非洲农业项目。当地农民还是传统种植,机械化水平低,最关键的是田间管理尤其是病虫害防治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水稻产量。石宇锋团队给当地相关人员做了种植技术培训,无人机操作培训,管理人员内部培训……虽然仅仅只有12天,但是这些非洲朋友的技术得到全面提升。“我们和当地很多人都成了朋友,能够帮助他们,我特别高兴,在那十多天里,我们展示了中国智能农业科技的魅力,以及新时代‘新农人’的风采。”

多年来,石宇锋一直在引进新技术,学习国内外农业科技前沿知识。整合植保、农机、农技、农资等优势资源开创“整地—播种—植保—管理—收获”全程化托管服务,农户购买农机加入合作社后,石宇锋会为他们联系订单并提供专业指导。目前,共有社员200余户,社员年均收入3万元以上。

石宇锋说:“我是因为科技走进农业,因为科技而干农业,现在因为科技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从事农业工作,这是很幸福的事情。以前,农民背着药桶打药,现在喷药、播肥、播种等都由植保无人机来干,这些高科技让农民‘玩转’农业。随着科技赋能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再是农民画像,农户只要坐在田间地头用手机APP下单,即可轻松‘召唤’植保无人机,干农业也可以很炫酷。”

2023年11月1日,作为中国农业领域的代表,石宇锋出现在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上。“我叫石宇锋,我是来自中国陕西的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我和我的团队绿盛农服主要以开展科技助力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核心的基层一线工作。当我站在这里,可能大家看我不像个农民,肥头大耳肉嘟嘟的,年纪轻轻哪来的田间工作经验;没错,我是一名普通的青年‘新农人’,我是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我也是中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这篇题为《科技是最大的公益》的发言,让世界看见了中国青年“新农人”的形象和理念。

十二年来,石宇锋的脚步从未停歇,即使身心俱疲的时候,他说走到乡野,看到田里的作物长势喜人,瞬间就有了勇气和力量。“当下的目标,就是希望今年托管的两万七千多亩土地能确保种植户的增收。未来的目标,是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发展农业,因为有年轻人的地方就有科技,有科技的地方就有未来!”

[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4年第6期 ]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