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心系战鹰 再续蓝天情缘——记退役机械师郭铭儒和他的飞机拆装团队

2024-06-12 11:13:2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国防报

盛夏时节,生机勃发。北京市南郊琉璃河边,数十架各式型号的老旧飞机整齐停放,仿佛一座小型飞机博物馆。

“这架轰-5,是中国研发的第一代轻型喷气式轰炸机;这架伊尔-28轰炸机,参加过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介绍这些飞机,空军某部退役机械师郭铭儒神采飞扬,“我们还参与修复过多架功勋飞机,其中一些被中国航空博物馆收藏。”

老兵心系战鹰 再续蓝天情缘——记退役机械师郭铭儒和他的飞机拆装团队

1973年,郭铭儒应征入伍来到空军航空兵部队,服役期间,历任机械员、机械师、干事、指导员、队(团)政委,4次荣立三等功。1999年,他因病提前退休。

2006年的一次战友聚会,重启了郭铭儒与飞机的缘分。那次聚会上,一位战友聊起自己的近况,言语中充满失落:“在部队学习了飞机修理技术,到了地方后却没有找到用武之地。”郭铭儒把这件事暗暗记在心里。

没过多久,事情有了转机。同年秋天,与一位转业到民航部门的战友聊天时,郭铭儒得知民航局决定从各地调运一批退役飞机到北京,办一个博物馆。

郭铭儒兴奋极了,当即联系有想法、有技术的战友,成立了飞机拆装团队。

老兵心系战鹰 再续蓝天情缘——记退役机械师郭铭儒和他的飞机拆装团队

团队接的第一个项目,是去广州老白云机场拆卸一批地面设备。那天,郭铭儒和战友一共15人,身穿迷彩,整齐列队走向机库,俨然回到了当年在部队的时候。

历时16天,这批设备顺利完成拆卸。然而,正当他们准备推进下一步工作时,却收到暂停的通知。刚刚组建的团队一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郭铭儒没有气馁:“咱当过兵的,打仗都不怕,能被这点挫折打倒?只要咱们坚持干,一定有出路!”

说这话,郭铭儒是有底气的。他做过调查,当时在欧美,已经有800多家飞机拆装企业。他相信,这一行业在国内是有前景的。

机会很快再次降临。一家航空学院找到郭铭儒,委托他的团队拆装飞机。2007年元宵节,郭铭儒和队友赶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顶风冒雪工作25天,把3架退役飞机拆卸后,运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组装起来。

老兵心系战鹰 再续蓝天情缘——记退役机械师郭铭儒和他的飞机拆装团队

军人的作风、过硬的技术、严格的管理,让郭铭儒的团队很快在业内打出了名气。一个个项目订单找上门来,一架架老龄飞机经过他们的修复还原,再次焕发了“生机”。

历经18年努力,这支老兵飞机拆装队从十几人发展成近50人的专业团队,正式注册成立了公司。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黄土高原到东海之滨;从一战时的“木质骨架+亚麻布+涂布油”式飞机,到现代的“全金属”飞机……83个机型机种、456架飞行器,每一次分解、复原、修复,都是他们努力与实践的见证。

“我想让每一架飞机都能找到归宿。”已年逾古稀的郭铭儒说。(■代丽丽朱韶卿)

老兵心系战鹰 再续蓝天情缘——记退役机械师郭铭儒和他的飞机拆装团队

今日热搜